
The cytokine human interleukin-2 (IL-2) is a 15 kd protein expressed upon activation by peripheral TH1 cells, medullary thymocytes, and a subset of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 Secreted IL-2 stimulates proliferation and lymphokine production by T cells, B cells and NK cells.
Isotype: Murine IgG1
Immunogen: Recombinant human IL-2
References:
1. S.L. Swain (1991) Curr Opin Immunol 3: 304-310.
2. A.K. Abbas, et al, (1996) Nature 383: 787-793.
3. A. Rebollo, et al, (1996) Advan Immunol 63: 127-196.
4. N Nakai, S Kishimto, et al. (2008) J Dermatol Sci 53(1): 40-47. https://doi.org/10.1016/j.jdermsci.2008.07.013
ebiomall.com






>
>
>
>
>
>
>
>
>
>
>
细菌产生耐药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产生两种灭活酶。一是水解酶,可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二是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氨基甙类等抗生素上,使之失活。
2.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生素不易进入菌体,如某些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等有天然屏障作用;还有些细菌可通过细胞壁水孔或细胞外膜通道的改变,使抗生素不易渗透至细菌体内,产生耐药。
3.细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使抗生素不易与之结合。
有些抗生素对肾脏、肝脏、甚至心脏等其它器官有毒害作用,说明书上都有注意事项,这个一定要遵循医嘱。
欧美国家是否有相关权威的抗生素使用规范?如果有,请提供,最好是中英对照的,相关网站也可以
2.β-内酰胺类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头霉素、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
3.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白霉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4 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5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等
6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7.多肽类:比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8 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9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0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11 多磷类抗生素:如磷霉素
适应症下会标注“本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字样;
药理作用下会标注“本品属......类抗菌素”字样。
二、抗生素的种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四)大环内酯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齐红霉素(阿奇霉素)。
(五)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六):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七)作用于G-菌的其他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作用于G+细菌的其他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
(九)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一)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布丁等。
(十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环孢霉素等。
(十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2.β-内酰胺类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头霉素、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
3.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白霉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4 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5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等
6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7.糖肽类抗生素: 比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8 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
9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0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11 多磷类抗生素:如磷霉素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抗生素--结核细胞
过节了,我随同家人到农村的老家去看看,顺便也参观了一些县乡的卫生医疗单位--卫生所和卫生院,结果对于抗生素应用的现状,着实大为吃惊.在一些乡卫生所,凡是有了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点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在一个诊所,一个年轻的小医生告诉一个老人,说:"大爷,你感冒了,我先给您静点点青霉素吧,点了就好了,先别用太好的药品,如先锋霉素,小病用了太好的药,将来有了大病就得总用好药品了......"结果那位老人感激的说:"好 好". 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当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生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生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 我对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到是了解些.虽然这种大家看起来好像医生不论病情,随便乱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基层比比皆是,从那态度和蔼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我绝对能排除他们是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坑害患者的设想.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但是,如果经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是细菌合并性感染,那么,在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心理效应对表情好转也有好处,只是考虑副作用,本人不支持这种方法而已。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 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 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抗生素
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难以容忍的是,目前的一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不大懂得医疗的人们去滥用抗生素.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广告--"严迪治疗感冒",这就是一个误导人们的广告. 严迪又叫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就是地地道道的抗生素,他根本就不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早期症状.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目前针对病毒,人类尚无任何药品敢说能够准确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毒,感冒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只有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了,才可以应用抗生素.这个例子子就是抗生素滥用也有社会原因.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环境里,甚至近些年来我们食用的大量的肉食产品和水产品中,据说也常常应用了抗生素,这是多么的可怕呀.比如:我所知道有很多的养鸡专业户,到处用不法渠道从医院和医药公司收购大量过期待销毁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每天都定时拆开来倒在一个盆子里,往成群的鸡舍里抛洒,结果有的鸡雏能捡食好几片.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使得小鸡在短短的34天就出栏上了人们的餐桌, 所以自从我知道以后,从来再也不敢吃市场卖的白条鸡了,因为我觉得那些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味道,令人做呕.
药品使用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如果超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很容易导致女性患上霉菌性阴道炎。武警总医院妇产科王黎娜主任解释说,阴道炎的产生并不完全由于个人卫生没做好,过量服用抗生素也一样可能导致阴部炎症产生。事实上,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破坏体内细菌群落的平衡。 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使用一种强力抗生素超过一周,女性中会有近一半的人发生霉菌感染。其实,健康女性的阴道本来就有“自洁”的能力,阴道中存在一种乳酸杆菌,可以始终保持阴道内环境呈适度酸性,这样,习惯生长在碱性环境中的霉菌,正常情况下,在这里就不能生存。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阴道中的乳酸菌受抑制,失去对霉菌的拮抗作用,扰乱阴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变阴道的微环境,从而使细菌病原体迅速繁殖,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目前,一些女性在药物的使用上盲目追求高档次,往往迷信进口抗生素,造成小感冒引发严重的真菌、霉菌感染。对此,王主任提示广大女性朋友,一定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更应少用,如果根据病情必须使用抗生素,建议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一周。另外,一旦感染阴道炎,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医院就诊,一般情况下,根据医生指导,坚持合理用药,病情很快就会好转
百度百科
●什么是抗生素?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因此称为抗生素更合适。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抗生素一般还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抗菌素。
抗生素有不同的种类,如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类等都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疾病、人群、细菌等,应适当选用。
●抗生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因为缺乏广泛有效的宣传,大多数人只知道抗生素能消炎,却不了解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还会导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
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如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耐药率明显上升。还有些细菌变得几乎“刀枪不入”,如绿脓杆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些情况下几乎无药可治。
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滥用抗生素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其他有害菌的繁殖,形成“二次感染”。
●抗生素使用中的几大误区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耐药菌株已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以下是常见的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一: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
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因此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
如有些人一有头疼发热或皮肉伤就自行服用抗生素。还有些人有时不慎扭伤胳膊或腿脚,受伤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就认为有炎症了,赶快用抗生素消炎,其实这种炎症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本质区别,它是由于局部组织损伤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的。还有些人将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炎症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也认为是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其实抗生素对此不仅无效,反而还会带来副作用。
误区二:感冒用抗生素好得快
“感冒了?快吃点消炎药吧,好得快!”不少人对这样的说法都不陌生。
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无需使用抗生素。医生在日常的诊疗中,碰到许多的感冒患者主动要求开消炎药即抗生素类药物,甚至要求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且说感冒后输液会加快痊愈的速度。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感冒是一自限性疾病,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将病毒清除。只要充分休息、多饮水、合理饮食就可痊愈。只有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才可以应用抗生素。
误区三:高级抗生素好得快
临床上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要求医生开一些“好的”、“新的”、“贵的”抗生素。其实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是没有道理的。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所有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结合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
误区四:服药随心所欲
临床上常碰到两种现象,一是感到症状好转就擅自停用抗生素,另一种是任意延长疗程。前一种人认为药吃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只要症状好转或消除,就自行停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复发或治疗不彻底。后一种人常常担心疾病治疗不彻底,擅自延长药物的使用时间,这样一方面造成浪费,更严重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应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医嘱,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可以自作主张更改用药次数、剂量及疗程。
●相关链接: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各个器官未发育成熟,有些组织或者器官生长非常迅速,如果不慎使用药物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可以引起耳神经损害;儿童期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四环素牙和骨骼发育的损害;氯霉素可以引起肝脏损害等。
孕妇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对孕妇相对比较安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的药物,其他类别的药物尽量避免或禁用。
老年人肝脏、肾脏、心脏、肺功能逐渐减退,如果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会损害这些器官,加重器官衰退。老年人使用某些药物的用量、方法和普通人不应该相同,有时需减量使用,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