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kit, 500 reactions. Kit Content: Solution A 5ml, Solution B 50ml. MTT Proliferation Assay Kit provides an easy to use tool for studying the induction and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any in vitro model. This kit will also allow investigators to screen drug candidates involved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In this assay, MTT is taken up by cells through the plasma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hen reduced to formazan by intracellular NAD(P)H-oxidoreductases.
MTT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Kit
Catalog Number:
CP-001, 1000 reactions
CP-002, 500 reactions
Introduction
The reduction of tetrazolium salts is now recognized as a safe, accurate alternative to radiometric testing.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first described by Mosmann in 1983, is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a mitochondrial dehydrogenase enzyme from viable cells to cleave the tetrazolium rings of the pale yellow MTT and form a dark blue formazan crystals which is largely impermeable to cell membranes, thus resulting in its accumulation within healthy cells. Solubilization of the cells by the addition of a detergent results in the liberation of the crystals which are solubilized.The number of surviving cells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level of the formazan product created. The color can then be quantified using a simple colorimetric assay. The results can be read on a multi-well scanning spectrophotometer (ELISA reader).
Storage:
Upon receiving, Solution AMTT solution should be kept at-200C and protected from light.Store properly, the kit components should remain stable for 6 months.
Kit Contents:
1.Solution AMTT solution: 5ml ( 500 reactions), 10ml (1000 reactions)
2. Solution BCrystal dissolving solutions: 50ml ( 500 reactions), 100ml (1000 reactions)
Protocol
1. Plate cells in 96-well tissue culture plate at density of 2x105 per well in 100ul of culture medium.
2. 5 hours before the end of the incubation add 10ul of MTT solution from step one to each well containing cells.
3. Incubate the plate at 37ºC for 5 hours.
4. Remove media with needle and syringe.
5. Add 100ul of Solution B to each well and pipette up and down to dissolve crystals.
6. Transfer to plate reader and measure absorbance at 570nm.
Reference Mosmann T. Rapid colorimetric assay for cellular growth and survival: application to prolif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assays. J Immunol Methods. 1983 Dec 16;65(1-2):55-63.
ebiomall.com
>
>
>
>
>
>
>
>
>
>
>
从大量程调节至小量程为正常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刻度即可。从小量程调节至大量程时,应先调至超过设定体积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移液器的精确度
2.装配移液枪头
将移液枪垂直插入吸头,左右旋转半圈,上紧即可。用移液器撞击吸头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长期这样操作回导致移液器的零件因撞击而松散,严重会导致调节刻度的旋钮卡住
3.吸液及放液,垂直吸液吸头尖端浸入液面3mm以下,吸液前枪头先在液体中预润洗慢吸慢放放液时如果量很小则应吸头尖端可靠容器内壁
4.吸有液体的移液枪不应平放,枪头内的液体很容易污染枪内部而可能导致枪的弹簧生锈
5.移液枪在每次实验后应将刻度调至最大,让弹簧回复原型以延长移液枪的使用寿命
6.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地松开拇指,绝不允许突然松开,以防将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7.为获得较高的精度,吸头需预先吸取一次样品溶液,然后再正式移液,因为吸取血清蛋白质溶液或有机溶剂时,吸头内壁会残留一层”液膜”,造成排液量偏小而产生误差。
8.浓度和粘度大的液体,会产生误差,为消除其误差的补偿量,可由试验确定,补偿量可用调节旋钮改变读数窗的读数来进行设定。
9.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所取纯水的重量并进行计算的方法,来校正取液器,1mL 蒸馏水20℃时重0.9982g. 所设量程在移液器量程范围内不要将按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机械装置,损坏了移液器。
10在设置量程时,请注意:数字清清楚楚在显示窗中, 旋转到所需量程
11.移液器严禁吸取有强挥发性、强腐蚀性的液体(如浓酸、浓碱、有机物等)。
12.严禁使用移液器吹打混匀液体。
13.不要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的液体,以免影响准确度。同时,如果需要移取量程范围以外较大量的液体,请使用移液管进行操作。
一般来说,为防止所吸取体积上出现误差,有一些基本的操作原则必须遵守。对吸取体积误差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流体静压;②吸头润湿;③流体动力学。当样本体积从毫升范围降低至微升范围时,物理作用力的关系即发生变化,对于加样来说,其意味着液体表面的作用力效应与其体积或质量(例如重力)的作用力效应相比有所增加,因此,加样器生产厂家在设计和构建加样器和吸头中必须仔细考虑这种情况,而且在使用时也必须注意。
流体静压:在吸取液体时,加样器吸头只能浸入液体几毫升以确保与排出液体时相同的流体静压条件,因此,加样器必须以几乎垂直的方式加取液体,因为倾斜的方式将减少液体柱的高度,导致吸取的液体过多。如果加样器在30℃下以垂直方式吸取液体,可吸取至0.15%更多的液体。
吸头润湿:当吸头排空时,仍会有一些残留的液体以薄膜6f形式保留在吸头的侧面,其量取决于液体和吸头表面的相互作用,因此,其是一个常数,但依液体材料的不同而不同。对于水溶液,这种润湿影响在构建加样器时就应考虑。对于蛋白溶液等黏度高的液体,建议在加样前吸打液体数次,以保证加样的一致性。
流体动力学:对体积吸取的第三个影响是从加样器吸头外壁液体的释放,在此过程中,吸头的几何形状起一个关键的作用。为确保加样中的稳定条件,加样器吸头应靠在管壁上,于是,液体可顺着管壁流出,而不出现液滴,液滴的形成可由于其表面张力的作用而阻止液体从吸头中释放。如果吸头安装不正确或使用不相配的吸头,相对加样误差将达到0.4%以上。
一、国产移液器我们以大龙移液器为例,它具有以下特点:
1. 重量轻,使用轻巧便捷,可减少手部疲劳。
2. 量程准确。
3. 量程具有锁定装置,符合人体手型和手感
4. 重量轻,使用轻巧便捷,可减少手部疲劳。
5. 具有可拆卸式高温高压消毒。
6. 产品规格齐全,共有16种。
二、进口移液器我们以德国艾本德移液器为例,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符合ISO9000和GLP规定,用户可独立校准。
2. 十种规格,包括从0.1ul-5ml的体积变化,满足常规的需要,同时精度和误差较高。
3. 移液杆可360旋转,不用工具可卸下121℃高温灭菌。
4. 吸头接嘴有独特的V形圈,可以适合不同品牌的吸头。
5. 十种规格,包括从0.1ul-5ml的体积变化,满足常规的需要,同时精度和误差较高。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用户对这两种移液器的区别也有一定的了解了。
移液器又称移液枪,是一种用于定量转移液体的器具,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
1)按到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几毫米。
2)缓慢松开控制按钮,否则液体进入吸头过速会导致液体倒吸入移液器内部吸入体积减少。
3)打出液体时贴壁并有一定角度,先按到第一档,稍微停顿1s后,待剩余液体聚集后,再按到第二档将剩余液体全部压出。
二、黏稠或易挥发液体的移取
在移取黏稠或易挥发的液体时,很容易导致体积误差较大。为了提高移液准确性,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移液前先用液体预湿吸头内部,即反复吸打液体几次使吸头预湿,吸液或排出液体时最好多停留几秒。尤其对于移取体积大的液体(如1000~1),建议将吸头预湿后再移取。
2)采用反相移液法:吸液时按到第二档,慢慢松开控制按钮,打液时按到第一档即可,部分液体残留在吸头内。
三、常见的错误操作
1)吸液时,移液器本身倾斜,导致移液不准确(应该垂直吸液,慢吸慢放)。
2)装配吸头时,用力过猛,导致吸头难以脱卸(无需用力过猛,选择与移液器匹配的吸头)。
3)平放带有残余液体吸头的移液器(应将移液器挂在移液器架上)。
4)用大量程的移液器移取小体积样品(应该选择合适量程范围的移液器)。
5)直接按到第二档吸液(应该按照上述标准方法操作)。
6)使用丙酮或强腐蚀性的液体清洗移液器(应该参照正确清洗方法操作)。向左转|向右转
移液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设定移液体积:1.从大体积调节到小体积时,为正常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刻度即可;2.从小体积调节至大体积时,可先顺时针调至超过设定体积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精确度。
二.装配移液器吸头:1.单道移液器,将移液端垂直插入吸头,左右微微转动,上紧即可2.用移液器反复撞击吸头来上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操作会导致移液器部件因强烈撞击而松散,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调节刻度的旋钮卡住。3.多道移液器,将移液器的第一道对准第一个吸头,倾斜插入,前后稍许摇动上紧,吸头插入后略超过O型环即可。
三.养护:1、如液体不小心进入活塞室应及时清除污染物;2、移液器使用完毕后,把移液器量程调至最大值,且将移液器垂直放置在移液器架上;3、根据使用频率所有的移液器应定期用肥皂水清洗或用60%的异丙醇消毒,再用双蒸水清洗并晾干;4、避免放在温度较高处以防变形致漏液或不准;5、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处理;6、当移液器吸嘴有液体时切勿将移液器水平或倒置放置,以防液体流入活塞室腐蚀移液器活塞;7、正确使用移液器吸液、排液,以达高精准度;8、平时检查是否漏液的方法:吸液后在液体中停1-3秒观察吸头内液面是否下降;如果液面下降首先检查吸头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更换吸头,更换吸头后液面仍下降说明活塞组件有问题,应找专业维修人员修理。9、需要高温消毒的移液器应首先查阅所使用的移液器是否适合高温消毒后再行处理。
1.产品性能,即移液器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购买之前检测产品性能既有难度又无必要.因此,主要还是依据制造厂商提供的技术数据.但在这里还是要说明两点:其一,不要轻易相信卖家的口头承诺,一定要查阅制造商提供的书面材料;其二,在全球移液器市场上影响较大的品牌,如SOCOREX,EPPENDORF和GILSON等,其提供的技术数据可信度更高.
2.产品的可靠耐用这一方面,主要取决于移液器所用的材料.对于外壳,应当有较高的耐冲击性、耐腐蚀性和较低的导热性(如PVDF材质);对于活塞,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不锈钢、陶瓷和塑料三种材质.不锈钢机械性能好、寿命长,只是不太适合用于强酸强碱的移液;陶瓷则有很高的耐腐蚀性,但机械性能较差.当然,优质的材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所以需要综合考虑购买价格和寿命的因素.
3.产品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完成一个移液循环拇指的移动距离短,意味着舒适度更高;
第二,比较相同量程的移液器完成一次排液(一定要按到底)所需的拇指用力,这是影响舒适性的关键,用力越少意味着长期使用造成手指损伤的风险越小;
第三,装卸吸头,同样是越省力越好; 第四,移液器的重量适中,过重会增加手的负担,但过轻也往往意味着材质可能差强人意; 第五,其它的辅助设计,如壳体的磨砂设计以及指钩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移液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下:
一.设定移液体积:1.从大体积调节到小体积时,为正常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刻度即可;2.从小体积调节至大体积时,可先顺时针调至超过设定体积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精确度。
二.装配移液器吸头:1.单道移液器,将移液端垂直插入吸头,左右微微转动,上紧即可2.用移液器反复撞击吸头来上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操作会导致移液器部件因强烈撞击而松散,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调节刻度的旋钮卡住。3.多道移液器,将移液器的第一道对准第一个吸头,倾斜插入,前后稍许摇动上紧,吸头插入后略超过O型环即可。
三.养护:1、如液体不小心进入活塞室应及时清除污染物;2、移液器使用完毕后,把移液器量程调至最大值,且将移液器垂直放置在移液器架上;3、根据使用频率所有的移液器应定期用肥皂水清洗或用60%的异丙醇消毒,再用双蒸水清洗并晾干;4、避免放在温度较高处以防变形致漏液或不准;5、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处理;6、当移液器吸嘴有液体时切勿将移液器水平或倒置放置,以防液体流入活塞室腐蚀移液器活塞;7、正确使用移液器吸液、排液,以达高精准度;8、平时检查是否漏液的方法:吸液后在液体中停1-3秒观察吸头内液面是否下降;如果液面下降首先检查吸头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更换吸头,更换吸头后液面仍下降说明活塞组件有问题,应找专业维修人员修理。9、需要高温消毒的移液器应首先查阅所使用的移液器是否适合高温消毒后再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