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ththeir sophisticatedmodulardesignandhigh-performancefluorescence,theLeicaDM2000microscopes areidealforcomplextasksinpathology, cytology,andmanyotherapplications.Forspecialdiagnosticsrequirements,themicroscopeiscertifiedforin-vitro-diagnostics(IVD)likein-vitro-fertilization(IVF).
TheLeicaDM2000microscopes canbeconfiguredwithavarietyofopticsandcontrasttechniquestomeetthespecificrequirementsofdemandingapplications.
LeicaDM2000isavailableintwoversions,withbrighthalogen Illumination,orwithlong-lifeLED.

BestControlOvertheContrast
AsarealsystemmicroscopeLeicaDM2000canbeconfiguredtofitanindividual’suniquephysicalrequirementsusingavarietyofergonomicequipment,liketiltingtubes,andergonomicmodules.Itsuniqueheightadjustablefocusknobsarepatentedandallowtheadjustmenttothehandsizeandpostureoftheuser.

IntegratedAdjustableControls
High-performancefluorescencedeliversreliableresultsthankstothefivepositionfluorescenceaxis,andLeicaMicrosystems’uniqueZeroPixelShiftTechnologyfiltercubes.

ReliableLEDIllumination
LeicaDM2000LED:Thelong-life LEDdeliversbright,similarto daylightilluminationatalowpower consumptionwhilemakingbulb exchangeobsolete.Thecarefully selectedLEDpresentsthespecimen alwaysintheproperlight.

LampExchangeFastandEasy
LeicaDM2000: Bright30Whalogenilluminationprovidesahomogeneouslyilluminatedfieldofview;Koehlerilluminationisstandardforanoptimizedilluminationregardingcontrastandresolution.Lampexchangeisfastandeasy,thankstoLeicaMicrosystems"specialdrawer,thedowntimeisreducedtoaminimum.
SimultaneousFocusandStageControl
Focusknobsandstagecontrolareplacedinlineformorecomfort,andabetterfeelingafterhoursofworkwiththemicroscope.
7-foldNosepiece
The LeicaDM2000microscopesare availablewitha7-foldnosepiecetoo.Sevenobjectives,freelyselectablefromthewholerangeofLeicaMicrosystems’high-classopticsallowtheuserstoconfigurethemicroscopetotheirspecialrequirements.

LeicaDMshareV3
MakeyourCameraWirelessandShareMicroscopeImagesoniPadandAndroid-Tablets
LeicaDMshareprovidesalivedisplayofwhatyouandthemicroscopecameracanseewirelesslyononeormultipletablets.
Seethevideo
徕卡(Leica)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的品牌,由徕茨(Leitz)和照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公司的原名为恩斯特·徕茨公司。目前拆分为三家公司:徕卡相机股份公司、徕卡地理系统股份公司和徕卡微系统有限公司,分别生产照相机、地质勘测设备和显微镜。“徕卡”品牌由徕卡微系统股份公司持有,并授权另两家公司使用。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35mm的照相机。819一次性窄刀片为80mm长x8mm高x0.25mm厚。由不锈钢制成,刀片超细而耐用,能够用于徕卡切片机和冰冻切片机系列,以及用于常规的冰冻切片机和切片机模型。独特的刀片涂层工艺对常规组织学中切片拉伸与切割条带质量的改进效果显而易见。
德国徕卡目前有三款DB80刀片,分别是DB80HS、DB80LS、DB80LX。本文将用视频和文字来介绍这三款产品。LeicaSurgipathDB80系列刀片专为徕卡切片机家族设计,以超乎想象的锋利度、耐用性和稳定性,保证了恒定的切片质量。DB80系列产品的优质性能已通过组织学实验室实地证明,适用于所有轮转式、平推式切片机和冰冻切片机—真正适用于切片机家族的刀片。☆SurgipathDB80LS高级窄刀片为做出明确诊断而切割所需的超薄切片。DB80LS通过锋利的窄刀片、优质的表面处理以及边缘对边缘、刀片对刀片的一致性达到了新的品质高度。产品特点:适用于中度、软组织切片,超锋利、成串性极佳。订货信息: 14035843488Low-profiledisp.bladesDB80LS(1x50)14035843489Low-profiledisp.bladesDB80LS(10x50)☆SurgipathDB80HS高级一次性切片机宽刀片当您需要的组织切片较厚时,就可以将希望寄托于作为宽刀片切片机和冰冻切片机刀片使用的SurgipathDB80HS,其具有锋利、长使用寿命和高度一致性的特征。产品特点:适用于更厚的,超锋利、成串性极佳。订货信息:14035843490High-profiledisp.bladesDB80HS(1x50)14035843491Hig-profiledisp.bladesDB80HS(10x50)☆SurgipathDB80LX高级一次性窄刀片DB80LX的独有特性使其即使面对非常难以切片的组织,包括致密标本在内,也能制作高品质的薄层切片。由于具有精心挑选的材质、精致的涂层和先进的外形,此刀片能够让您快速有效地切片常规标本、活检组织和致密组织。产品特点:适用于所有组织,包括硬组织及致密组织切片,超长使用寿命。订货信息:14035843496Low-profiledisp.bladesDB80LX(1x50)14035843497Low-profiledisp.bladesDB80LX(10x50)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1.所有镜头表面必须保持清洁,落在镜头表面的灰尘,可用吹风球吹去,也可用软毛刷轻轻的掸去掉。
2.当镜头表面沾有油污或指纹时,可用脱脂棉蘸少许3:7无水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轻轻擦试。
3.不能用有机溶液清擦其它部件表面,特别是塑料零件,可用软布蘸少量中性洗涤剂清擦。
4.在任何情况下操作人员不能用棉团、干布块或干镜头纸擦试镜头表面,否则会刮伤镜头表面,严重损坏镜头,也不要用水擦试镜头,这样会在镜头表面残留一些水迹,因而可能滋生霉菌,严重损坏显微镜。
5.仪器工作的间歇期间,为了防止灰尘进入镜筒或透镜表面,可将目镜留在镜筒上,或盖上防尘塞,并用防尘罩将仪器罩住。
6.仪器使用完毕,必须用防尘罩盖上,并入置在干燥的工作橱内,在其附近不得存入有挥发性的化学药品,以防仪器锈蚀。
7.显微镜移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光学显微镜跟放大镜相同点是放大都属于光学放大,显微镜的放大其实就是多个放大镜组合起来的放大.区别是放大镜放大倍数低,常规放大镜为3倍5倍8倍10倍等,最高不超过20倍。而除了体视镜放大倍数不高外其它都可以达到1000倍或1600倍。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所以并不能说电子显微镜是超倍的放大镜。
LG液晶热点侦测:利用液晶感测到IC漏电处分子排列重组,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区域的斑状影像,找寻在实际分析中困扰设计人员的漏电区域(超过10mA之故障点)。
定点/非定点芯片研磨:移除植于液晶驱动芯片 Pad上的金凸块, 保持Pad完好无损,以利后续分析或rebonding。
X-Ray 无损侦测:检测IC封装中的各种缺陷如层剥离、爆裂、空洞以及打线的完整性,PCB制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如对齐不良或桥接,开路、短路或不正常连接的缺陷,封装中的锡球完整性。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过提高和改善透镜的性能,使放大率达到1000—1500倍左右,但一直末超过2000倍。这是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受光的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线来看物体,为了看到物体,物体的尺寸就必须大于光的波长,否则光就会 “绕”过去。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不超过0。02微米,有人采用波长比可见光更短的紫外线,放大能力也不过再提高一倍左右。
要想看到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还差3—4个量级。为了从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结构,必须另辟蹊径,创造出功能更强的显微镜。
有人设想用波长比紫外线更短的X射线的透镜。
20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发现电子流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能量有确定关系,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比如电子学1000伏特的电场加速后其波长是0.388埃,用10万伏电场加速后波长只有0.0387埃,于是科学家们就想到是否可以用电子束来代替光波?这是电子显微镜即将诞生的一个先兆。
用电子束来制造显微镜,关键是找到能使电子束聚焦的透镜,光学透镜是无法会聚电子束的。
1926年,德国科学家蒲许提出了关于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理论。他指出: “具有轴对称性的磁场对电子束来说起着透镜的作用。”这样,蒲许就从理论上解决了电子显微镜的透镜问题,因为电子束来说,磁场显示出透镜的作用,所以称为 “磁透镜”。
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的年轻研究员卢斯卡,1932年制作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一台经过改进的阴极射线示波器,成功地得到了铜网的放大像——第一次由电子束形成的图像,加速电压为7万,最初放大率仅为12倍。尽管放大率微不足道,但它却证实了使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可形成与光学像相同的电子像。
经过不断地改进,1933年卢斯卡制成了二级放大的电子显微镜,获得了金属箔和纤维的1万倍的放大像。
1937年应西门子公司的邀请,卢斯理建立了超显微镜学实验室。1939年西门子公司制造出分辨本领达到30埃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用电子显微镜,并投入批量生产。
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类的洞察能力提高了好几百倍,不仅看到了病毒,而且看见了一些大分子,即使经过特殊制备的某些类型材料样品里的原子,也能够被看到。
但是,受电子显微镜本身的设计原理和现代加工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它的分辨本领已经接近极限。要进一步研究比原子尺度更小的微观世界必须要有概念和原理上的根本突破。
1978年,一种新的物理探测系统—— “扫描隧道显微镜已被德国学者宾尼格和瑞士学者罗雷尔系统地论证了,并于1982年制造成功。这种新型的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最小可分辨的两点距离为原子直径的1/10,也就是说它的分辨率高达0.1埃。
扫描隧道显微镜采用了全新的工作原理,它利用一种电子隧道现象,将样品本身作为一具电极,另一个电极是一根非常尖锐的探针,把探针移近样品,并在两者之间加上电压,当探针和样品表面相距只有数十埃时,由于隧道效应在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就会产生隧穿电流,并保持不变,若表面有微小起伏,那怕只有原子大小的起伏,也将使穿电流发生成千上万倍的变化,这种携带原子结构的信息,输入电子计算机,经过处理即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一幅物体的三维图象。
鉴于卢斯卡发明电子显微镜的,宾尼格、罗雷尔设计制造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业绩,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他们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