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TheNativeAntigenCompany/Mouse Anti-Feline Leukemia Virus P27 Antibody (M452)/100µg/MAB12388-100_蚂蚁淘,【正品极速】生物医学科研用品轻松购|ebiomall 蚂蚁淘商城
商品信息
联系客服
TheNativeAntigenCompany/Mouse Anti-Feline Leukemia Virus P27 Antibody (M452)/100µg/MAB12388-100
郑重提醒:
无质量问题不接受退换货,下单前请仔细核对信息。
下单后请及时联系客服核对商品价格,订单生效后再付款。
TheNativeAntigenCompany/Mouse Anti-Feline Leukemia Virus P27 Antibody (M452)/100µg/MAB12388-100
美元价:
(友情提示:该价格仅为参考,欢迎联系客服询价!)
数    量:
免费咨询热线
4000-520-616

MOUSE ANTI-FELINE LEUKEMIA VIRUS P27 ANTIBODY (M452)

Mouse anti Feline leukemia virus p27 antibody (M452) reacts with the p27 of FeLV. The antibody is suitable for enzyme immunoassay (EIA) applications (ELISA and Lateral Flow). It can be used for capture in Sandwich ELISA as a matched pair with MAB12389 as a detection antibody.

PRODUCT DETAILS – MOUSE ANTI-FELINE LEUKEMIA VIRUS P27 ANTIBODY (M452)

  • Mouse anti Feline leukemia virus p27 monoclonal antibody (M452).
  • Reacts with FeLV p27 (anti gag).
  • Suitable for use in ELISA and Lateral Flow applications.
  • Purified by Protein G Sepharose chromatography. Greater than 90% pure.
  • Presented in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H 7.2, 0.09% sodium azide.

BACKGROUND

The feline leukemia virus (FeLV)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tal infectious disease complex of domestic cats. FeLV is transmitted mostly by direct contact via saliva, nasal secretions, and milk by mutual grooming or occasionally by bites. It can also be transmitted indirectly via contact with faeces from FeLV-viremic shedders. Transmission from mother to offspring also occurs occasionally. Young kittens are especially susceptible to FeLV infection while with increasing age cats become more resistant to infection.

FeLV is an RNA viru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Retroviridae and its genome contains three genes: envelope (env) coding for the glycoprotein 70 (SU) and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p15 (E) (TM); the polymerase (pol) gene coding for reverse transcriptase, protease and integrase; and the group specific antigen (gag) gene coding for the structural proteins of the virus. FeLV exists in four immunologically closely-related subtypes: A, B, C, and T. As well as the so-called exogenous FeLV, two forms of endogenous (enFeLV) gamma retroviruses are also known in the domestic cat: the endogenous feline leukaemia virus and the RD114 virus. The enFeLV are not pathogenic and not of veterinary importance (Lutz et al., 2010).

FeLV assembles at the plasma membrane. The precursor of the viral structural proteins Pr65Gag is thought to attach to the underside of the membrane. Once bound, the Pr65Gag proteins multimerise, triggering the membrane to bend around the forming core. Env proteins associate with the nascent particle through their co-localisation on the membrane until an immature particle is formed. A scission event then takes place, releasing the immature virion, at which time the viral protease cleaves Pr65Gag into distinct matrix (MA), capsid (CA) and nucleocapsid (NC) proteins. As they bud from the infected cell, nascent virions acquire the envelope glycoprotein Env, comprising the surface (SU) glycoprotein gp70 and transmembrane (TM) protein p15E. Gp70 is the target for neutralising antibodies in recovered cats and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FeLV vaccines (Willett and Hosie, 2013).

The prevalence of FeLV in cats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25 years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vaccine and more accurate testing procedures (Cornell University, 2016). The majority of in-practice tests for FeLV detect viral antigen (capsid protein p27) in blood, plasma or serum. P27 is the most abundant viral protein in the plasma of viraemic cats. Its utility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FeLV viraemia is only possible because cats do not appear to respond serologically to the protein, an observation that has led to speculation that cats may be largely immunologically tolerant to p27 through exposure to endogenously expressed FeLV Gag (Willett and Hosie, 2013). Cats that clear infectious virus from the plasma will be negative by virus isolation, ELISA, immunochromatography, and IFA, but will remain positive by provirus PCR and are considered regressively infected. A small proportion (2-3 %) of cats remains positive by ELISA and immunochromatography although no infectious virus can be isolated from plasma. These cats have foci of infection outside the bone marrow from which soluble p27 is released into the circulation; such cats are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ection (Lutz et al., 1980c; Regina Hofmann-Lehmann et al., 2018).

REFERENCES

  • Coffin JM (1979). Structure, replication, and recombination of retrovirus genomes: some unifying hypotheses. J Gen Virol 42, 1-26.
  • Feline leukemia virus factsheet. Corne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May 2016.
  • Feline leukaemia virus factsheet.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Surveillance Network (SAVSNET),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September 2019.
  • Lutz et al. (1980c): Quantitation of p27 in the serum of cats during natural infection with feline leukemia virus. In: Feline Leukemia Virus, Hardy WD, Essex M, McClelland A, (eds); Development in Cancer Res 4 , 497505, Elsevier/North Holland.
  • Regina Hofmann-Lehmann et al. (2018). Feline Leukaemia Virus Infection. Advisory Board on Cat Diseases (ABCD).
  • Willett and Hosie (2013). Feline leukaemia virus: half a century since its discovery. Vet J. 195(1):16-23.

Product datasheetSafety datasheet

Ambient

蚂蚁淘电商平台
ebiomall.com
公司介绍
公司简介
蚂蚁淘(www.ebiomall.cn)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的生物医疗科研用品B2B跨境交易平台, 该平台由多位经验丰富的生物人和IT人负责运营。蚂蚁淘B2B模式是指客户有采购意向后在蚂蚁 淘搜索全球供应信息,找到合适的产品后在蚂蚁淘下单,然后蚂蚁淘的海外买手进行跨境采购、 运输到中国口岸,最后由蚂蚁淘国内团队报关运输给客户...
蚂蚁淘承诺
正品保证: 全球直采 在线追溯 蚂蚁淘所有产品都是自运营的,我们已经跟国外多家厂方建立品牌推广合作关系, 获得对方的支持和授权; 同时客户可以通过订单详情查看到货物从厂方至客户的所有流程, 确保货物的来源; 正规报关,提供13%增值税发票。
及时交付: 限时必达 畅选无忧 蚂蚁淘的运营团队都是有着多年经验的成员,他们熟悉海外采购、仓储物流、报关等环节; 同时通过在线的流程监控,蚂蚁淘的进口速度比传统企业提高了50%以上, 部分产品甚至能做到7-10天到货,即蚂蚁淘的“时必达”服务。
轻松采购: 在线下单 简单省事 蚂蚁淘的价格是真实透明的,并且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不需要繁杂的询价比价; 报价单与合同可以直接在线生成或打印;就像在京东购物一样, 您的鼠标点击几 次即完成在蚂蚁淘的采购,订单详情会告诉您所有进程。
售后申请: 耐心讲解 优质服务 蚂蚁淘提供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因产品质量问题有售后需求时, 您可通过我的订单提交您的“申请售后”, 蚂蚁淘产品顾问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在售后服务过程中如遇到问题也可致电蚂蚁淘客服热线:4000-520-616。
Pribolab公司根据官方分析化学家学会(AOAC)的法定方法, 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制备霉菌毒素标准品,并对所有产品用光谱法、TLC/ HPLC测试,对比已知标准品和前批产品,从而确保了产品的精确性和一致性,确保您购买的标准品的品质和纯度(每批次均附有产品COA证书)。不仅提供固体标准品也提供各类毒素液体标准品和液体混合标准品。 查看更多>
全13C标记真菌毒素同位素内标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生物毒素标准样品研制上始终坚持做专做精打破国际垄断,研制推出全13C标记同位素内标等标准物质100多种,成为全球第二家有全13C标记同位素内标生产能力的企业。详细产品目录:货号说  明规格STD#3101UU-[13C15]-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 25 μg/mL - 乙腈- 1.2 mL1.2mL 查看更多>
全13C标记真菌毒素同位素内标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生物毒素标准样品研制上始终坚持做专做精打破国际垄断,研制推出全13C标记同位素内标等标准物质100多种,成为全球第二家有全13C标记同位素内标生产能力的企业。详细产品目录:货号说  明规格STD#3101UU-[13C15]-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 25 μg/mL - 乙腈- 1.2 mL1.2mL 查看更多>
全13C标记真菌毒素同位素内标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生物毒素标准样品研制上始终坚持做专做精打破国际垄断,研制推出全13C标记同位素内标等标准物质100多种,成为全球第二家有全13C标记同位素内标生产能力的企业。 查看更多>
苏州福瑞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布的rNTP-Set(GAUC)稳定性同位素供应信息,浏览与rNTP-Set(GAUC)稳定性同位素相关的产品或在搜索更多与rNTP-Set(GAUC)稳定性同位素相关的内容。 查看更多>
上海子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布的二恶英及呋喃同位素混标供应信息,浏览与二恶英及呋喃同位素混标相关的产品或在搜索更多与二恶英及呋喃同位素混标相关的内容。 查看更多>
CIL同位素标记生物学标准品维生素标准品,CIL同位素标记生物学标准品维生素标准品 查看更多>
  由中国质谱学会(仪器与教育专业委员会,无机质谱专业委员会和同位素质谱专委员会)、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和四川省氢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协办的2017年中国质谱学会无机及同位素质谱学术会议将于2017年8月18日至2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一、会议时间:  2017年8月18日至21日(18日全天报到)  二、会议报到地点:  酒店名称 查看更多>
北京华大蛋白质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在发布的iTRAQ同位素标记差异蛋白分析技术供应信息,浏览与iTRAQ同位素标记差异蛋白分析技术相关的产品或在搜索更多与iTRAQ同位素标记差异蛋白分析技术相关的内容。 查看更多>
欧洲两个独立科学家团队的调查发现,一些古埃及文物中使用的铜主要来自埃及西奈半岛和东部沙漠的矿山。该调查还显示埃及和安纳托利亚,现在现代土耳其之间的贸易铜的第一个准确日期的证据1,2。 科学家们将化学表征技术和铅同位素分析应用于古埃及埋葬地点(公元前4400年至2130年)的铜文物,这些文物位于德国和比利时的博物馆。这些方法涉及将人工制品中的化学和同位素“指纹”与该地区潜在采矿点的铜矿石中的指纹联系起来。在已知的铜矿石源周围的岩石和考古遗址上刻下的铭文使考古学家认 查看更多>
同时测量δ2H, δ17O, δ18O和H2O浓度,水汽浓度量程100 ~ 60000 ppm。... 查看更多>
不受目标气体中同分子量的CO2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氮循环的刻画能力。... 查看更多>
常见问题
蚂蚁淘所售产品均为正品吗?
蚂蚁淘的创始人兼CEO是钟定松先生,具有十年的从业经验,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口碑; Ebiomall是跨境直采平台,我们直接从厂家采购,自己的团队负责国际物流和清关,中间没有第三方,蚂蚁淘承诺所售产品仅为正品,假一罚十。
下单后可以修改订单吗?
未确认状态的订单可以修改,打开“订单详情”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修改订单”即可,若已审核确定,则订单无法修改。
商品几天可以发货?
现货产品付款审核后即可发货,大部分期货产品在3周左右即可到货,提供时必达服务的产品订单审核十天内即可发货。
订单如何取消?
如订单处于未确定状态,进入“我的订单"页面,找到要取消的订单,点击“取消订单”按钮。
可以开发票吗?
本网站所售商品都是正规清关,均开具13%正规发票,发票金额含配送费金额,另有说明的除外。
如何联系商家?
蚂蚁淘任何页面都有在线咨询功能,点击“联系客服”、“咨询”或“在线咨询”按钮,均可咨询蚂蚁淘在线客服人员, 或拨打4000-520-616,除此之外客户可在 联系我们页面找到更多的联系方式。
收到的商品少了/发错了怎么办?
同个订单购买多个商品可能会分为一个以上包裹发出,可能不会同时送达,建议查看订单详情是否是部分发货状态;如未收到,可联系在线客服或者致电4000-520-616。
退换货/维修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货处理周期为客户收到产品一个月内(以快递公司显示签收时间为准),包装规格、数量、品种不符,外观毁损、短缺或缺陷,请在收到货24小时内申请退换货;特殊商品以合同条款为准。
商品咨询
什么是同位素标记法?_123
捉摸不透男人矶2021-08-06
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化学量是极微量的,它对体内原有的相应物质的重量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体内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获得的分析结果符合生理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质。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优点如上所述,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人员要受一定的专门训练,要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条件,在目前个别元素(如氧、氮等)还没有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等等。在作示踪实验时,还必须注意到示踪剂的同位素效应和放射效应问题。所谓同位素效应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是稳定性同位素)与相应的普通元素之间存在着化学性质上的微小差异所引起的个别性质上的明显区别,对于轻元素而言,同位素效应比较严重。因为同位素之间的质量判别是倍增的,如3H质量是1H的三倍,2H是1H的两倍,当用氚水(3H2O)作示踪剂时,它在普通H2O中的含量不能过大,否则会使水的物理常数、对细胞膜的渗透及细胞质粘性等都会发生改变。但在一般的示踪实验中,由同位素效应引起的误差,常在实验误差内,可忽略不计。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利于追踪测量,但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达到一定剂量时,会改变机体的生理状态,这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效应,因此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量应小于安全剂量,严格控制在生物机体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免实验对象受辐射损伤,而得错误的结果。
二、标记实验的设计原则
设计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实验应从实验的目的性,实验所具备的条件和对放射性的防护水平三方面着手考虑。原则上必须从两个主要方面来设计放射性标记实验:一是必须寻求有效的、可重复的测定放射性强度的条件,二是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比活度λqδ(单位是原子/时间/分子,dpm/mol或ci/mol)。其中,λ=-dN’dt/N’为该处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常数。q=N ’/n’,表示n’个该化学形式分子为N’个放射性原子所标记。δ=n’/n表示放射性标记的分子数n’与总分子数(标记的加未标记的)n之比。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来实现所研究课题预期目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般须经过实验准备阶段,实验阶段和放射性废物处理三个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
1.标记剂的选择
选定放射性标记剂的比活度λqδ的值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实验所需要的灵敏度,而又要尽可能地小,使得在该实验条件下辐射自分解可忽略。一般情形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周期长短,来选择具有合适的衰变方式,辐射类型和半衰期,且放射毒性低的放射性同位素。至今已确定的放射性核素包括天然的58种和人工制造的约1300种,其中大多数不常能用作放射性标记剂。主要原因是制备困难、半衰期不合适及放射性不足以定量。在任何一种生产方法中,生产步骤很可能包含或多或少的化学处理,因而标记实验人员需要了解某个核素及其周围的那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有可能成为此放射性同位素的杂质。
放射性同位素都衰变(经过或不经过中间状态)到处于基态的子体核素,衰变时伴随各种形式的能量辐射,如α、β-、β+、γ、X放射等。在选择标记剂时,标记实验人员要仔细研究衰变纲图,根据实验条件和计数条件来决定那一种辐射,在衰变纲变内,代表核能级的两条水平线之间和距离表示能量差,↑或↓表示能级同伴随原子序数增或减少的能量,↓表示从激发态至基态的同质异能跃迁。一般要选择最适宜的半衰期τ的放射性同位素,使τ足够长,从而使衰变校正有意义或干脆不必作衰变校正,同时又要足够短,能较安全地进行标记实验,并使得放射性废物容易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该与实验需要持续的时间t相适应,如对于某个实验,t/τ=0.04时,应所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校正为3.5%;而t/τ=0.10时,应选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校正为6.6%。t/τ=0.15时,应选用其衰变校正为10%。
在体外标记条件,一般选用半衰期较长而射线强度适中,既利于探测,又易于防护和保存的放射性标记剂。体内标记条件下,若实验周期短,应选用半衰期短,且能放出一定强度r射线物放射性同位素,若实验周期长,如需要将动物活杀后对组织脏器分别测定的,则应选用半衰期较长放射性同位素。此外,根据实验目的来选用定位的或不定位的标记标记剂,例如研究氨基酸的脱羧反应,14C应标记在羧基上,只有这种定位标记的氨基酸,才能在脱羧后产生14CO2。而有些实验不要求特定位置标记,只须均匀标记即可。
选择放射性标记剂还必须同时满足高化学纯度,高放射性核纯度的要求。在标记剂制备期间、贮存期间以用试验体系中所使用的溶剂、化学试剂、酶等可能会产生化学杂质、放射化学杂质及辐射自分解引起的放射性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使得标记实验中使用的标记剂不“纯”,而或多或少影响实验的结果,甚至会导致错误结论。 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和尿嘧啶核苷(3H-UR)是两种常用的标记剂,前者有效地结合到DNA中,后者则掺入到RNA中,它们的辐射分解速度随比较放射性的增高及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也不同。经保存八年的3H-TdR约有35%辐射分解为3H-胸腺嘧啶,并导致二醇和水合物的形式,在实验中这杂质会很快掺入细胞并与大分子(很可能是蛋白质)结合,而不是与DNA和RNA相结合,这些杂质用DNA酶和RNA酶处理细胞都不除去。3H-TdR和3H-UR贮存在-20℃的冷冻溶液中辐射分离速度要比+2℃增加3-4倍,但低温度(-140℃)对贮存也有利,在允许对标记实验人员在选择保存放射性标记剂时会有所启发。
2.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方法的选择
测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射线种类,对于α射线通常可用硫化锌晶体、电离室、核乳胶等方法探测;对能量高的β射线可用云母窗计数管、塑料闪烁晶体及核乳胶测定,对于能量低的β射线可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对于γ射线则用G-M计数管,碘化钠(铊)闪烁晶体探测。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主要采用晶体闪烁计数法和液体闪烁计数法两种测量方式。
同一台探测仪器对不同量的标记剂具有不同的最佳工作条件,在实验准备阶段要检查探测器是否已调有所用标记同位素的工作条件,否则需要用一定量的标记剂作为放射源(或选用该同位素的标准源),把探测器的最佳工作条件调整好,并且要保证探测器性能处于稳定可靠的状态。
探测最佳工作条件的选择方法:一种是测“坪曲线”,另一种是找最好的品质因素。对于光电倍增管,在理论上不存在“坪”(plateau)。但随着高压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脉冲数变化较小,形成一段坡度较小的电压脉冲曲线,通常也称其为坪。测坪曲线的方法:固定放射源,根据其射线能量的大小,初选 一个广大器增益(放大倍数)和甄别器阈值。不断地改变高压(由低到高,均匀增加伏度),每改变一次高压,都测定一次本底和放射源的计数率,最后作出高压本底计数率和高压放射源计数曲线。用同样的方法,作另一个甄别阈值(放大倍数不变)下的高压计数率曲线,这样反复多作几条曲线。必要时,还可固定甄别阈值,改变放大倍数,求出高压计数率曲线。应选择“坪”比较平坦的曲线工作条件:甄别阈值和放大增益,作为正式测定时间的仪器工作条件,高压值应选择在该“坪”中点偏向起始段一边相应的高压值。品质因素,又称为优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要达到合适的统计数目所需要的时间是仪器的计数效率E和本底计数Nb的函数: 品质因素F=E2/Nb它是衡量一台计数器性能的指标,仪器的品质因素F应该越大越好,品质因素F越大,表示测量效率E越高而本底Nb越小。如果某放射性标记的标准源存在来源困难等问题的话,可以用相对品质因素f来代替。 相品质因素f=ns/nb 式中ns指某种放射性样品的计数率。找最好品质因素的方法与测坪曲线一样,作出几条高压-F(或f)的关系曲线,在几条曲线中选择峰值最高的曲线。这根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条件:高压,甄别阈,放大倍数等,就是该仪器对被测同位素的最佳工作条件。最佳品质因素不一定恰好落在“坪”上,有的在“坪”附近,有的却在“坪”的下端。着眼于把同位素的整个能谱峰都计下来的标记实验者主张取“坪”所对应的工作条件,而着眼于优值者,主张取最佳品质因素所对应的工作条件,也有人折衷。如果某仪器本底很低,光电倍增管噪音很低和能谱分辩高,二者应该相差不大。同一台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随仪器的使用期延长而有所改变,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其最佳工作条件不同。因此核探测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具有专属性,并且要经常通过选择其不同时期的最佳工作条件。更不能不问被测同位素的种类,而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个工作条件。
为了达到准确地计数,可以长时间一次计数,或短时间多次测量,两者达到的标准误基本相同,为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取短时间多次测量较为合理适用。在测量样品的放射性时,本底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底高,则标准误和标准误差都增大,尤其在样品计数较低时,本底对标准误和标准误差的影响就愈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度,而且为了达到一定的精度,势别要增加样品的测量时间。根据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在实验中如果样品数量少,选择tN=1.4tb的比例(式中tN为样品放射性测量时间,tb为本底测量时间)较为合理;如果样品数量较多是一大批样品,则延长本底测量时间tb,取tb的时间均值,而tN则可相对短,这样可节省时间,有利于缩短实验周期。对于标记实验设计来说,样品中所含放射性强度的要求,是使其放射性计数率大于或等于本底计数的10-20倍。
3.进行非放射性的模拟实验,把实验全过程预演一遍
同位素标记实验要求准确、仔细,稍有疏忽或考虑不周就匆忙进行正式实验,既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又会造成标记剂和其它实验用品的浪费,还会增加放射性废物,增加实验室本底水平,使实验者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剂量,所以模拟实验不仅可以检查正式实验中所用器材,药品是否合格,又可以操作人员进行训练,以保证正式实验能顺利进行。
(二)正式实验阶段
1.选择放射性同位素的剂量
同位素必须能经得起稀释,使其最后样品的放射性不能低于本底,一般来说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体内不是完全均匀地被稀释,可能在某些器官、组织、细胞、某些分子中有选择性地蓄积,蓄积的部分放射性就会很强,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相关部位对标记剂的蓄积率来考虑标记剂用量。在细胞培养,切片保温,酶反应等标记实验中,应依据实验目的、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积的不同来考虑标记剂的用量,通常小于一个微居里或几个微居里。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存在辐射效应,应该根据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将用量控制在最大允许剂量之内(maximun permissible dose),以免因剂量过大所造成的辐射效应,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
2.选择标记剂给入途径
整体标记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易吸收、易操作的给入途径,一般给予的数量体积小,要求给予的剂量准确,防止可能的损失和不必要的污染。体外标记实验时,应根据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的某个环节加入一定剂量的标记到反应系统中去,力求操作准确,仔细。
3.放射性生物样品的制备
根据实验目的和标记剂的标记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制备放射性生物样品,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是生物样品制备形式的主要依据。若是释放r射线的标记剂,则样品制备比较容易,只要定量地取出被测物放入井型NaI(TL)晶体内就能测定;若是释放出硬β射线的标记剂,须将生物样品制成厚度较薄的液体,或将液体铺样后烘干,也可灰化后铺样,放入塑料晶体闪烁仪内测定,或用钟罩型盖一革计数管探测;若标记同位素仅释放软β射线,那么样品应制成液体闪烁样品(详见放射性测量”一章),在液体闪烁计数器内测量。不论采用何种测量方法,都应该对样品作定量采集。对某些放射性分散的样品,应当作适当浓集,如测定组织内蛋白质的放射性,应对蛋白质作提取处理然后制备成相应的测量样品。有些样品需采用灰化法,但灰化法对易挥发的同位素或易挥发的组织样品不合适。
4.放射性样品的测量
测量方法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是对样品的实有放射性强度作测量,求出样品中标记同位素的实际衰变率,在作绝对测量时,要纠正一些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仪器探头对于放射源的相对立体角、射线被探头接收后被计数的几率、反散射、 放射源的自吸收影响等等。而相对测量只是在某个固定的探测仪器上作放射性强度的相对测量,不追求它的实际衰变率。在一般的标记实验中,大多采用相对测量的方法,比较样品间的差异。在相对测量时,要注意保持样品与探测器之间的几何位置固定。几何条件的影响是放射性测量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两个放射性强度相同的样品在测量中所置的几何位置不一,或样品制备过程造成的几何条件差异,其计数会相差很多,尤其当样品与探头之间距离较近时,两者计数率相差会很大。但是当样品与探头之间相距较远时,由于样品与探头之间形成的相对立体角较小,所以两者计数率的差异会显著减小。在用纸片法测量3H标记物的放射性强度时,要注意纸片在闪烁瓶中的位置,一批样品应该一致,如果是将滤纸剪成圆状作支持物,圆片的直径最好与闪烁瓶底的直径相等,保证滤纸在闪烁瓶内的位置固定。减小几何条件对放射性测量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⑴选择探测窗大的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作探头的探测器;⑵在样品制备时,注意尽量将样品做成点状源,这样当样品的放射性强度较弱时,由于距离探测窗较近而有可能造成的水平位移的影响就可以忽略;⑶无论样品距离探测窗远近,样品都应置于探测窗的垂直轴线上,以减少样品与探测窗之间的相对立体角。
(三)放射性去污染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放射性实验,无论是每次实验或阶段性实验结束后,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和放射性废物的出现,因此,在实验结束后,要作去污染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必要时在实验过程进行中,就要作除污染和清理放射性废物的工作。
三、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它为揭示体内和细胞内理化过程的秘密,阐明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同位素标记技术在原基础上又有许多新发展,如双标记和多标记技术,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活化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同位素技术与其它新技术相结合等。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化学从静态进入动态,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阐明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遗传密码、细胞膜受体、RNA-DNA逆转录等,使人类对生命基本现象的认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下面仅就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一介绍。
1.物质代放谢的研究
体内存在着很多种物质,究竟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变的,如果在研究中应用适当的同位素标记物作标记剂分析这些物质中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相互转变的关系,还能分辩出谁是前身物,谁是产物 ,分析同位素标记剂存在于物质分子的哪些原子上,可以进一步推断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变机制。为了研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采用标记前身物的方法,揭示了胆固醇的生成途径和步骤,实验证明,凡是能在体内转变为乙酰辅酶A的化合物,都可以作为生成胆固醇的原料,从乙酸到胆固醇的全部生物合成过程,至少包括36步化学反应,在鲨烯与胆固醇之间,就有二十个中间物,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可简化为:乙酸→甲基二羟戊酸→胆固醇 又如在研究肝脏胆固醇的来源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3H-胆固醇作静脉注射的标记实验说明,放射性大部分进入肝脏,再出现在粪中,且甲状腺素能加速这个过程,从而可说明肝脏是处理血浆胆固醇的主要器官,甲状腺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机理,在于它对血浆胆固醇向肝脏转移过程的加速作用。
2.物质转化的研究
物质在机体内相互转化的规律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本质内容,在过去的物质转化研究中,一般都采用用离体酶学方法,但是离体酶学方法的研究结果,不一定能代表整体情况,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应用,使有关物质转化的实验的周期大大缩短,而且在离体、整体、无细胞体系的情况下都可应用,操作简化,测定灵敏度提高,不仅能定性,还可作定量分析。 在阐明核糖苷酸向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化的研究中,采用双标记法,对产物作双标记测量或经化学分离后分别测量其放射性。如在鸟嘌呤核苷酸(GMP)的碱基和核糖上分别都标记上14C,在离体系统中使之参入脱氧鸟嘌呤核苷酸(dGMP),然后将原标记物和产物(被双标记GMP掺入的dGMP)分别进行酸水解和层析分离后,测定它们各自的碱基和戊糖的放射性,结果发现它们的两部分的放射性比值基本相等,从而证明了产物dGMP的戊糖就原标记物GMP的戊糖,而没有别的来源,否则产物dGMP的碱基和核糖的比值一定与原标记物GMP的两部分比值有显著差别。这个实验说明戊糖脱氧是在碱基与戊糖不分记的情况下进行的,从而证明了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直接转化而来的,并不是核糖核苷酸先分解成核糖与碱基,碱基再重新接上脱氧杭核糖。无细胞的标记实验可以分析物质在细胞内的转化条件,例如以3H-dTTP为前身物作DNA掺入的标记实验,按一定的实验设计掺入后,测定产物DNA的放射性,作为新合成的DNA的检出指标。
3.动态平衡的研究
阐明生物体内物质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平衡之中,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向体内引入适当的同位素标记物,在不同时间测定物质中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就能了解该物质在体内的变动情况,定量计算出体内物质的代谢率,计算出物质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时间等等。机体内的各种物质都在有大小不同的代谢库,代谢库的大小可用同位素稀释法求也。
4.生物样品中微量物质的分析
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被应用之前,由于制备样品时的丢失而造成回收率低以及测量灵敏度不高等问题,使得对机体正常功能起很重要作用的微量物质不易被测定。近年来迅速发展、应用愈来愈广泛的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技术是一种超微量的分析方法,它可测定的物质300多种,其中激素类居多,包括类固醇激素,多肽类激素,非肽类激素,蛋白质物质,环核苷酸,酶,肿瘤相关的抗原,抗体以及病原体,微量药物等其它物质。
5.最近邻序列分析法(Nearest neighbour-sequence analysis method)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从DNA复制、RNA转录到蛋白质翻译均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结合酶切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研究证实了DNA分子中碱基排列规律,在体外作合成DNA的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不同的32P标记脱氧核苷三磷酸,32P标记在戊糖5'C的位置上,在完全条件下合成后,用特定的酶打开5'C-P键,使原碱基上通过戊糖5'C相连的32P移到最邻近的另一单核苷酸的3'C上 。用最近邻序列分析法首次提出了DNA复制与RNA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分子杂交技术,例如以噬体T2-DNA为模板制成[32P]RNA,取一定量T2-DNA和其它一些DNA加入此[32P]RNA中,经加热使DNA双链打开,并温育,用密度梯度离心或微孔膜分离出DNA-[32P]RNA复合体测其放射性,实验结果只有菌体T2的DNA能与该[32P]RNA形成放射性复合体。从而证明了RNA与DNA模板的碱基呈特殊配对的互补关系,用分子杂交技术还证实了从RNA到DNA的逆转录现象。此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还表现在:⑴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三个连续阶段,即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研究;⑵核酸的分离和纯化;⑶核酸末端核苷酸分析,序列测定;⑷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⑸RNA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向蛋质中氨基酸传递的研究等等。为了更好地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除了有赖于标记剂的高质量和核探测器的高灵敏度外,关键还在于有科学根据的设想和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以及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向左转|向右转
①、同位素 isotope 概念,指元素而已,而不是指化合物。
由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形成同位素。
同位素的概念,仅仅用在元素层次,也就是原子层次。
在分子层次,在化合物的层次上,没有同位素的概念。

②、水是化合物,是由三种元素化合而成,对水来说,没有同位素的概念,
因此也就没有水的同位素的摩尔质量的说法。

③、楼主的问题应该是,水由氢、氧的不同同位素形成时的摩尔质量怎么算?
A、由氕 protium 形成的水是 H₂O,Mr = 18 grams。
B、由氘 deuterium 形成的水是 D₂O,Mr = 20 grams。
B、由氚 Tritium 形成的水是 T₂O,Mr = 22 grams。

上面是氢的最常见的同位素,氢一共有七种同位素。而氧元素,共有13种同位素。
由氢的不同同位素,跟氧的不同同位素,形成的同系物的水,供有91种。

这91种同系物的摩尔质量,比较好算,但是系统特征、性质,还没有人好好地
全部研究一遍。
一 、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PET是英文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缩写。其临床显像过程为: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 PET显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
方向相反的γ光子。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 0-15 us),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便分别送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处理器将脉冲变为方波,符合电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后,送人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
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探测系统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它采用的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探测器。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锗酸铋(BGO)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请看图1)。BGO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探头层间符合线路对每个探头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计算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重建后的图像将PET的整体分辨率提高到2 mm左右。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校正,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另外.BGO晶体的大小与灵敏度成正相关性。块状结构的PET探头。能进行2D或3D采集。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置铅板或钨板,以减少散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D图像重建时只对临近几个环(一般2-3个环)内的计数进行符合计算,其分辨率高,计数率低;3D数据采集则不同。取消了环与环之间的间隔, 在所有环内进行符合计算,明显地提高了计数率,但散射严重, 图像分辨率也较低,且数据重组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两种采集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灵敏度不同,3D采集的灵敏度在视野中心为最高。
二 、多层螺旋CT的工作原理
CT的基本原理是图像重建, 根据人体各种组织(包括正常和异常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等这一特性, 将人体某一选定层面分成许多立方体小块(也称体素)X射线穿过体素后, 测得的密度或灰度值称为象素。X射线束穿过选定层面, 探测器接收到沿X射线束方向排列的各体素吸收X射线后衰减值的总和,为已知值,形成该总量的各体素X射线衰减值为未知值,当X射线发生源和探测器围绕人体做圆弧或圆周相对运动时。用迭代方法
求出每一体素的X射线衰减值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该层面不同密度组织的黑白图像。
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 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 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传统 CT扫描床在扫描时静止不动),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多层螺旋CT的特点是探测器多层排列。是高速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最佳结合。多层螺旋CT的宽探测器采用高效固体稀土陶瓷材料制成。每个单元只有 0.5、1或 1.25 mm厚, 最多也只有5 mm厚 薄层扫描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99%能连续接收X射线信号。余辉极短, 且稳定性好。多层螺旋CT能高速完成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 图像质量好, 成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很好的时间分辨率。大大拓宽了CT的应
用范围,与单层螺旋CT相比。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 扫描时间大为缩短,在不增加X射线剂量的情况下, 每15 S左右就能扫描一个部位;5S内可完成层厚为3 mm的整个胸部扫描;采用较大的螺距 P值,一次屏气20 S,可以完成体部扫描;同样层厚, 同样时间内, 扫描范围增大4倍。扫描的单位时间覆盖率明显提高, 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x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同时,节省了对比剂用量,提高了低对比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减少了噪声、伪影及硬化效应。另外,还可根据不同层厚需要自动调节X射线锥形线束的宽度,经过准直的X射线束聚焦在相应数目的探测器上 探测器通过电子开关与四个数据采集系统(DAS)相连。每个DAS能独立采集完成一套图像, 按照DAS与探测器匹配方式不同。通过电子切换可以选择性地获得1层、2层或4层图像,每层厚度可自由选择(0.5、1.0、1.25 mm或 5、10 mm。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 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并能实时或近于实时显示。另外.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图像更具立体感 更直观、逼真。仿真内窥镜、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快捷。
三 、 PET-CT的图像融合
PET与CT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不是其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 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它病灶的精确位置 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并可用X线对核医学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PET-CT的核心是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变换处理 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坐标达到匹配,图像融台处理系统利用各自成像方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 将影像数据注册后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影像。 PET-CT同机融合(又叫硬件融合、非影像对位)具有相同的定位坐标系统,病人扫描时不必改变位置,即可进行 PET-CT同机采集, 避免了由于病人移位所造成的误差。采集后两种图像不必进行对位、转换及配准,计算机图像融合软件便可方便地进行
2D、3D的精确融合,融合后的图像同时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和器官的代谢活动, 大大简化了整个图像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避免了复杂的标记方法和采集后的大量运算, 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配准问题, 图像可靠性大大提高。
PET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受康普顿效应、散射、偶然符合事件、死时间等衰减因素的影响, 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图像质量失真,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更真实的医学影像。同位素校正得到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一般为12 mm、而 X线方法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为1mm左右 图像信息量远大于同位素方法。用 CT图像对 PET进行衰减校正 使 PET图像的清晰度大为提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位素穿透源校正的效果(请看图2), 分辨率提高了 25%以上,校正效率提高了 30%,且易于操作。校正后的 PET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 经信息互补后得到更多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关系的信息 对于肿瘤病人手术和放射治疗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向左转|向右转
WJG:Anew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imageprocessingmethodtoevaluatetheprognosisforpancreaticcancertreatedwithinterstitialbrachytherapy

AIM:Todevelopafuzzyclassificationmethodtoscorethetexturefeaturesofpancreaticcancerin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imagesandevaluateitsutilityinmakingprognosisjudgmentsforpatientswithunresectablepancreaticcancertreatedbyEUS-guidedinterstitialbrachytherapy.
METHODS:EUSimagesfromourretrospectivedatabasewereanalyzed.Theregionsofinterestweredrawn,andtexturefeatureswereextracted,selected,andscoredwithafuzzyclassificationmethodusingaC++program.Then,patientswithunresectablepancreaticcancerwereenrolledtoreceiveEUS-guidediodine125rADIoactiveseedimplantation.Theirfuzzyclassificationscores,tumorvolumes,and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levelsbeforeandafterthebrachytherapywererecorded.Theassociationbetweenthechangesintheseparametersandoverallsurvivalwasanalyzedstatistically.
RESULTS:EUSimagesof153patientswithpancreaticcancerand63non-cancerpatientswereanalyzed.Atotalof25consecutivepatientswereenrolled,andtheytoleratedthebrachytherapywellwithoutanycomplications.Therewasacorrelationbetweenthechangeinthefuzzyclassificationscoreandoverallsurvival(Spearmantest,r=0.616,P=0.001),whereasnocorrelationwasfoundtobesignificantbetweenthechangeintumorvolume(P=0.663),CA199level(P=0.659),andoverallsurvival.Therewere15patientswithadecreaseintheirfuzzyclassificationscoreafterbrachytherapy,whereasthefuzzyclassificationscoreincreasedinanother10patients.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overallsurvivalbetweenthetwogroups(67dvs151d,P=0.001),butnotinthechangeoftumorvolumeandCA199level.
CONCLUSION:UsingthefuzzyclassificationmethodtoanalyzeEUSimagesofpancreaticcancerisfeasIBLe,andthemethodcanbeusedtomakeprognosisjudgmentsforpatientswithunresectablepancreaticcancertreatedbyinterstitialbrachytherapy.
INTRODUCTION:Theapplicationofdigitalimageprocessing(DIP)in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imagesandotherimagingscenarioshasbeenproventobeausefuladjuncttoendoscopicdiagnosesandoftencomparablewithspecialists’interpretationindifferentpathologicsettings.ThetextureparametersofEUSimagesareextractedandclassifiedfromthereturnedechoestoidentifythetissuetypepresentintheimages.OneeffectiveapproachistouseDIPbasedonasupportvectormachine(SVM),whichisacomputeralgorithmthatlearnsbyexampletoassignlabelstoobjects.TheSVMtechnique,asasubfieldofdigitalsignalprocessing,hasbeenappliedtoaseriesofpathologicallyprovendiseases.
ThetypicalmethodofSVM,whichisonlyabletoprovideadifferentialdiagnosisforsolidtumors(“yes”or“no”),cannotprovidenumericaldatadescribingthetextureparametersintheEUSimage.Inthisstudy,anewDIPmethodbasedonfuzzyclassificationisappliedtoobtainthefeaturevalueoftextureparametersinEUSimagesofpancreaticcancerandobservethechangeoftextureparameterstoevaluateitsutilityinmakingprognosisjudgmentsforpatientswithunresectablepancreaticcancerafterEUS-guidedinterstitialbrachytherapy.
相关疾病:骨折肿瘤骨肿瘤请问各位大侠:骨折和骨肿瘤在同位素骨扫描显像上的区别,单纯从影像学上怎么区分是骨折还是骨肿瘤,谢谢!...
你拿把箭一射不就雕了
做全身骨扫描的副作用__123
大爱御姐06312017-11-07
全身骨扫描是“骨显像”的俗称。同位素全身骨扫描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测骨组织的代谢异常,所以能在X线和CT扫描出现异常之前显示某些骨组织病变。此外,骨扫描可辅助其它影像学检查明确临床诊断。骨扫描的敏感性很强,局限是特异性不高,检测病变定位准确,但定性困难,在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时存在一定困难。同位素骨扫描可用于下列情况:(1)原发性骨肿瘤及骨肿瘤的软组织和肺转移的早期诊断;(2)检查原因不明的骨痛;(3)选择骨骼病理组织学检查部位;(4)制定放疗计划;(5)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其他系统肿瘤的术前分期及治疗后的随访;(6)对可疑肿瘤患者进行筛选;(7)骨骼炎性病变的诊断及随访;(8)应力性骨折、缺血性骨坏死等骨关节创伤的鉴别诊断;(9)Paget病的定位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访。向左转|向右转
海信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DB625S-CA01为何回复出厂参数后极化为右旋。怎麽改、
请问什么是骨扫描
同位素示踪技术(isotopic tracer technique)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经富集的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和 材料等领域中科学问题的技术。示踪剂是由示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示踪原子(又称标记原子)是其核性质易于探测的原子。含有示踪原子的 化合物,称为标记化合物。理论上,几乎所有的化合物都可被示踪原子标记。一种原子被标记的化合物,称为单标记化合物;两种原子被标记的化合物,则称为双标记化合物(如2H218O)
自然界中组成每个元素的稳定核素和放射性核素大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的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与普通物质的相应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 ,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经富集的稀有稳定核素来示踪待研究的客观世界及其过程变化。通过放射性测量方法,可观察由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物质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对经富集的稀有稳定核素或者可用质谱法直接测定,亦可用中子活化法加以测定。

分子影像技术(molecular imaging)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分子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放射医学、核医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技术。它将遗传基因信息、生物化学与新的成像探针进行综合,由精密的成像技术来检测,再通过一系列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达到显示活体组织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学过程的目的。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123
弗兰爱贝尔2192017-11-07
第一条 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
(一)放射治疗;
(二)核医学;
(三)介入放射学;
(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六条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物、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 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第八条 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1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四)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按照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的类别,分别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一)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二)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三)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同时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的,向具有高类别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经审核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申请进行卫生验收:
(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五)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合格的予以批准, 发给《放射诊疗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规定(见附件)。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第十七条 《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放射诊疗许可批准机关提出许可变更申请,并提交变更许可项目名称、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向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提出诊疗科目变更申请,提交变更登记项目及变更理由等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20日内做出审查决定。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1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四)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泄漏等措施,并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第二十二条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第二十五条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实施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三)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四)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五)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卫生部批准。
第二十八条 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应当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对确需进行放射治疗的,应当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对体外远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首先检查操作控制台的源位显示,确认放射线束或放射源处于关闭位时,方可进入;
(二)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
(三)在实施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随时清点所使用的放射性籽粒,防止在操作过程中遗失;放射性籽粒植入后,必须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植入部位和放射性籽粒的数量;
(四)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2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
(五)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
(六)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
第三十条 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出物应当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液分开存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一)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二)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三)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四)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
(五)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放射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实施检查、检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二)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
(三) 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违反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 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二) 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三) 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四) 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
(五) 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
(六) 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七) 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放射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是指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第四十四条 已开展放射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006年9月1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并重新核定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23日发布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1.放射诊疗许可证正本及副本(略)
2.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略)
相关疾病:Graves病多汗症病例:青年女性,27岁,因Graves病正规药物治疗两年后复发,于08年11月底行同位素治疗(服碘4...
品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