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ground
Scarab’s Clean Genome® strains we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therapeutic protein and DNA. The “cleanest” medium to use for biotherapeutic production is a chemically defined, minimal medium. Accordingly, Ultra HD Minimal Batch Media formulation resulted from Scarab Genomics’ systematic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abolic needs of the Clean Genome® E. coli strains in fed batch fermentation for a variety of protein and DNA targets. Ultra HD Minimal Batch Media together with the optimized metabolism of the Clean Genome® strains enable ultra high densities up to 300 OD600 resulting in proteins yields of >40 g/L of test protein and 700 – 1000 mg/L plasmid in 10L scale fermentations without The medium consists of phosphate buffer, magnesium, ferric citrate, trace elements, and uses glucose as the carbon source. The same base medium used for the batch phase of fed-batch fermentation can be used in optimizing expression in shake flasks, thereby providing continuity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 A separate Feed Medium (Cat. No. S300-F-1L) supplies glucose, magnesium, iron, and trace elements for the feeding stage of fed-batch fermentation.
Figures
Specifications
Kit Components Ultra HD Minimal Batch Media with 1% Glucose, 1X, Sterile Quality Control The media is confirmed for growth of Clean Genome® Strains using liquid culture and confirmed aseptic by no growth in liquid media and agar plates. Storage Conditions Store at +20-25ºC and protected from light.
Related Products
Ultra HD Minimal Feed Media with 62.8% Glucose, 1X, Sterile White Glove IS Detection Kit MDS™42 Chemically 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ΔrecA Chemically 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ΔrecA Blue Chemically 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Combination Package Chemically Competent Cell Kit ScarabXpress® T7 lac Chemically 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Electro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ΔrecA Electro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ΔrecA Blue Electro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ΔrecA trfA Electro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ΔrecA trfA Blue Electrocompetent Cell Kit MDS™42 Combination Package Electrocompetent Cell Kit
Support
Product Manuals Ultra HD Minimal Feed Media with 1% Glucose, 1X, Sterile Papers
- Pósfai G, et al., (2006) Emergent properties of reduced-genome Escherichia coli. Science 312:1044-6.
Patents & Disclaimers
Products are sold for non-commercial use only, under Scarab Genomics limited use label license: Limited Label Use.Scarab is providing you with this Material subject to the non-transferable right to use the subject amount of the Material for your research at your academic institution. The Recipient agrees not to sell or otherwise transfer this Material, or anything derived or produced from the Material to a third party. NO RIGHTS ARE PROVIDED TO USE THE MATERIAL OR ANYTHING DERIVED OR PRODUCED FROM THE MATERIAL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If the Recipient makes any changes to the chromosome of the Material that results in an invention in breach of this limited license, then Scarab will have a worldwide, exclusive, royalty-free license to such invention whether patentable or not. If the Recipient is not willing to accept the terms of this limited license, Scarab is willing to accept return of this product with a full refund, minus shipping and handling costs. For information on obtaining a license to this Material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research, please contact Scarab’s Licensing Department. Scarab Genomics’ technology is covered by U.S. Pat. No. 6,989,265 and related foreign applications. Clean Genome®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Scarab Genomics, LLC.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换海尔新出的那种“智净”系列的安全柜吧,海尔独有的一个“恒风速”专利,是全生命周期都能保障安全柜风速恒定的,一步解决所有安全柜久用过滤器堵塞,风速降低或不均匀这些问题,一劳永逸的。海尔设备不用说了,国产最靠谱的了,现在刚好是新款
海拉细胞系被George Gey分送给众研究单位(并未通知Lacks本人也未得到她的许可),并用作癌症细胞模型(model cancer cells)研究。海拉细胞系也被用作研究细胞信号传导(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海拉细胞系是被人类乳突状瘤病毒第18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8)转化的,和正常子宫颈细胞有许多不同。
已证实海拉细胞系难以控制。此细胞系有时会污染同一实验室的其他细胞培养物(cell culture),干扰生物学的研究。污染程度难以估计,因为研究人员很少检定已确立细胞系的本质和纯度。据说有相当数目的体外细胞系(in vitro cell lines)其实就是海拉细胞系,因为原先的细胞株已被快速增殖的海拉细胞系污染物取代了。
有学者认为此细胞系是一新的物种,因为此细胞株能自行繁殖和散布。在1991年此细胞株被命名为Helacyton gartleri。
我们实验室购买了HF的生物安全柜,现在使用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关闭紫外线后,打开柜门,开风机,平时一般五六秒钟压力就可以达到五格以上,现在测了一下,一般是一分半到两分钟才能达到五格压力!而且风机声音很小!
请问如何解决,有影响没有?盼回复!
谢谢
有毒化学物品
1、主要试剂:二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上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腐蚀、刺激化学品
1、主要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甲醛、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病理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 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3. 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病理科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1.实验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实验室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做好病理样本 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5.病理样本运送、销毁时,必须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应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病理科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
1.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组织或体液等标本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要戴口罩、工作帽,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在通风柜内操作。
3.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放医疗垃圾桶中。
4.注意保持实验室内空气的流通。
5.实验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消毒,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手。
6.实验中若发生个人身体损伤,应立即妥善处理。
7.严格按垃圾分类要求分装垃圾。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病理科实验室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生物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在压力容器、大功率用电设备、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守,并有处理事故的相应措施及设备。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4.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1、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周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输出。
7、将自查结果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8、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病理科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有毒化学物品
1、主要试剂:二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上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腐蚀、刺激化学品
1、主要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甲醛、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病理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 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3. 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病理科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1.实验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实验室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做好病理样本 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5.病理样本运送、销毁时,必须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应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病理科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
1.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组织或体液等标本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要戴口罩、工作帽,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在通风柜内操作。
3.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放医疗垃圾桶中。
4.注意保持实验室内空气的流通。
5.实验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消毒,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手。
6.实验中若发生个人身体损伤,应立即妥善处理。
7.严格按垃圾分类要求分装垃圾。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病理科实验室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生物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在压力容器、大功率用电设备、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守,并有处理事故的相应措施及设备。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4.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1、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周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输出。
7、将自查结果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8、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以上资料希望能帮到你!展开
二级生物安全柜分A2和B2型.
A2生物安全柜是用来做普通微生物实验,可以保护人员样品环境.操作空间内达到百级净化级别.
B2生物安全柜是用来做具有微量放射性和高传染性样品的实验.可以保护人员样品环境.操作空间内达到百级净化级别.
类型适用的实验
B2
医疗:HIV(艾滋病)、PCR和肿瘤药物配置实验室
制药:阳性对照室
A2B2适用场所以外的实验室都可以。
博科(BIOBASE)是国内做生物安全柜最大的厂家,也是国内唯一通过生物安全柜美国NSF认证的企业。
联系电话:0531-68629714
2、范围:细菌室及值班工作人员
3、职责:
3.1细菌室工作人员:应指导教育科室人员正确使用及维护生物安全柜
3.2操作人员:应对所使用的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及维护进行有效监督。
4、定义:无
5、流程图:无
6、流程说明:
6.1生物安全柜的位置应当远离人员、物品流动以及可能会扰乱气流的地方。
6.2 在生物安全柜的后面以及每一个侧面都应该留有30cm的空间以便于对生物安全柜的维护。
6.3 生物安全柜上面应该留有30~35cm的空间以便于准确测量空气通过排风过滤器的速度,并便于排风过滤器的更换。
6.4 工作人员在将手臂移动进出生物安全柜时,必须注意维持前面开口处的气流的完整性,手臂的移动应当尽可能慢,且和前面的开口垂直。
6.5 对生物安全柜里的物质进行操作必须在将手放进去1分钟后进行,这样可调整安全柜内通过手臂表面的空气。在开始操作前,要将所有必需的物品置于安全柜内,以尽量减少手臂进出前面开口的次数。
6.6 II级生物安全柜前面的进气格栅不能被纸、器具和其他物品阻挡。
6.7 放入安全柜内的物品必须经过70%的酒精清除表面的污染。
6.8可以在采用浸满消毒剂的毛巾上进行实验,以吸收可能溅出的液滴。
6.9 所有物品应当尽可能放在安全柜工作台后部靠近工作台的后缘的位置,并使其在操作中不会阻挡后部格栅。
6.10 易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如混匀器、离心机)应当放在安全柜的后部。体积较大的物品如生物危害性的废物袋,盛废弃移液管的盘子及负压吸引器,应当放在安全柜内的某一侧。在工作台面的实验操作应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域的方向进行。
6.11 耐高压灭菌的生物危害性废物袋和搜集移液管的盘子不应当放在安全柜外面。否则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双臂就必须频繁进出安全柜,这样会破坏安全柜内的空气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对人员和物品的防护。
6.12 安全柜必须在工作时提前5分钟开放,在工作结束后也应当开放一会便于净化,即开放一段时间以便于污染空气流出安全柜外。
6.13 生物安全柜的维修工作必须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使用生物安全柜的任何不当操作时均应当管理层报告,且在再次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维修。
6.14生物安全柜中不需要紫外灯。如果用的话,就必须每周清洗以除去可能影响其杀菌效果的灰尘和污垢。
6.15当安全柜重新认证时,必须检查紫外灯的强度以确保紫外灯发射的光量合适。当工作时必须关掉紫外灯,以保护眼睛和皮肤免受紫外线的损害。
6.16在生物安全柜内所形成的几乎没有微生物的环境中,应当避免使用明火。因为明火会对气流产生影响,且在处理挥发性物品、易燃性物质时也易造成危险。
6.17若要对微生物接种环进行杀菌,应该用小型燃烧炉或电炉,而不使用明火。
6.18 若生物安全柜内出现生物危险性溅出液,应在安全柜处于工作状态下立即进行处理。要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并在处理过程中尽呆能的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所有与溅出液物品的材料都应当消毒和/或高压灭菌。
6.18在安装时以及每隔一定时间以后,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按照生产商的说明,对每台生物安全柜的运行性能和完整性进行认证,以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
6.19.由于剩余的培养液及其它样品很容易滋生细菌,因此生物安全柜内的所有物品,包括设备,其表面在用完后都必须清除表面污染,并移出安全柜。在每次使用前后,生物安全柜的内表面均要清除污染。
6.20工作台表面和后壁应当用消毒剂擦洗,所用的消毒剂要能够杀死安全柜内可能发现的任何微生物。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当擦拭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表面、四周以及玻璃的内外侧等部位来清除表面的污染。
6.21 在对目标生物体有效时,可以采用漂白剂溶液或70%酒精来消毒。在使用腐蚀性消毒剂如漂白粉时,还必须用无菌水再次进行擦洗。
6.22建议安全柜维持在运行状态。如果要关闭的话,则应在关机前至少运行5分钟以净化内部的气体。
6.23 生物安全柜在移动以及更换过滤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甲醛蒸气进行熏蒸。
评价标准:平均风速不低于0.25m/s,与生产厂家给定值不大于±0.025m/s,且单点风速与平均风速之差不大于±20%。
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的气流流向检测方法:
采用发烟法或丝线法在工作窗口断面检测,检测位置包括工作窗口的四周边缘和中间区域。
评价标准:工作窗口断面所有位置的气流均向内。
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气流流速检测方法:
采用风速计测量工作窗口断面风速。测点间距不大于0.01m,每列至少2点,每行至少5点。
评价标准:其断面上的风速均不低于产品标准要求。
生物安全柜工作区洁净度检测方法:
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在工作区检测。计数器的采样口置于工作台面上20cm高度位置,其测量点服从行、列均为20cm网格分布。每列至少3点,每行至少5点。
评价标准:工作区洁净度应达到5级(100级)。
生物安全柜噪声检测
方法:生物安全柜前面板水平中心向外300mm,且高于工作太380mm处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评价标准:噪声不得高于产品标准要求。
生物安全柜照度检测
方法:沿工作台面长度方向中心线每隔30cm设置一个测量点。与边墙距离<15cm时,不再设置。
评价标准:平均照度不低于产品标准要求。
生物安全柜箱体漏泄检测
密封并加压到500Pa的压力下用皂泡检漏。可以检出小的泄漏点。大的泄漏点会产生细微的空气流动声。
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气流流速检测
方法:采用风速计测量工作窗口断面风速。测点间距不大于0.01m,每列至少2点,每行至少5点。
评价标准:其断面上的风速均不低于产品标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