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mmalian Cell Lysis Buffe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xtraction of total soluble proteins from mammalian cultured cells. The Mammalian Cell Lysis Buffer is based on organic buffering agents, which utilizes a mild non-ionic detergent and a proprietary combination of various salts and agents to enhance extraction and stability of proteins. Depending on the application, additional agents such as chelating agents, reducing agents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may be added into Mammalian Cell Lysis Buffer. Mammalian Cell Lysis Buffer reagent has been tested for use with a wide variety of mammalian cells. Mammalian Cell Lysis Buffer can be used for both suspension as well as adherent cells. The proprietary combination of this reagent provides a simple and versatile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of proteins from mammalian cells.
Product SpecificationsMammalian Cell Lysis Buffer
Storage/Handling: Store at 4°C. When stored under the recommended conditions and handled correctly, these products should be stable for at least 1 year from the date of receipt.
GoldBio活体成像技术:早在1999年由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博士率先提出了分子影像学(molecularimaging,MI)的概念,即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活体成像便是基于分子影像学孕育而生的,通过这个成像系统,可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进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活体成像技术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这一技术对肿瘤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灵敏度极高,不涉及放射性物质和方法,非常安全。操作极其简单、所得结果直观、灵敏度高。
活体成像两种检测技术介绍活体成像特点优点缺点生物发光检测bioluminescence★荧光素酶(Luciferase)对基因、细胞和活体动物进行标记;★荧光素酶催化底物(例如荧光素钾盐)反应后,会产生化学发光。这种光是由化学反应而来,不需要激发光;★标记方法是通过克隆技术,将荧光素酶的基因插入到预期观察的细胞染色体内,通过对克隆细胞进行筛选,培养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株。再将细胞株转移至特定的小鼠体内形成模型。★特异性强,无自发荧光;★高灵敏度,在体内可检测到几百个细胞,检测的深度在3-100px;★定量精确 ★信号较弱,检测时间较长;★仪器精密度要求较高;★细胞或基因需要转基因标记;★不可用于人体,不适用于抗体、多肽等标记荧光检测fluorescence★采用荧光报告基因(GFP、RFP等)或荧光染料进行标记;★需要外接激发光源,利用报告基因、荧光蛋白质或染料产生的荧光,就可以形成体内的生物光源。★荧光染料、蛋白标记能力强;★信号强,成像速度快,操作简便,实验成本较低;★未来可用于人;★适用范围广,可以是动物、细胞、微生物,也可以是抗体、药物、纳米材料等。★存在自发荧光,影响灵敏度;★光容易被动物组织吸收;★检测深度受限;★背景光干扰,定量准确度低
ebiomall.com






>
>
>
>
>
>
>
>
>
>
1)缓冲溶液作用原理和pH值
当往某些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这样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HAc与NaAc),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NH3·H2O与NH4Cl)等都是缓冲溶液。
由弱酸HA及其盐NaA所组成的缓冲溶液对酸的缓冲作用,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足够量的碱A-的缘故。当向这种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酸时,H 离子基本上被A-离子消耗:
所以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当加入一定量强碱时,溶液中存在的弱酸HA消耗OH-离子而阻碍pH的变化。
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其溶液pH值变化不大,但若加入酸,碱的量多时,缓冲溶液就失去了它的缓冲作用。这说明它的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与组成缓冲溶液的组分浓度有关。0.1mol·L-1HAc和0.1mol· L-1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比0.01mol·L-1HAc和0.01mol·L-1NaAc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大。关于这一点通过计算便可证实。但缓冲溶液组分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不能忽视离子间的作用。
组成缓冲溶液的两组分的比值不为1∶1时,缓冲作用减小,缓冲能力降低,当c(盐)/c(酸)为1∶1时△pH最小,缓冲能力大。不论对于酸或碱都有较大的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pH值可用下式计算:
此时缓冲能力大。缓冲组分的比值离1∶1愈远,缓冲能力愈小,甚至不能起缓冲作用。对于任何缓冲体系,存在有效缓冲范围,这个范围大致在pKaφ(或pKbφ)两侧各一个pH单位之内。
弱酸及其盐(弱酸及其共轭碱)体系pH=pKaφ±1
弱碱及其盐(弱碱及其共轭酸)体系pOH=pKbφ±1
例如HAc的pKaφ为4.76,所以用HAc和NaAc适宜于配制pH为3.76~5.76的缓冲溶液,在这个范围内有较大的缓冲作用。配制pH=4.76的缓冲溶液时缓冲能力最大,此时(c(HAc)/c(NaAc)=1。
3)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应用
为了配制一定pH的缓冲溶液,首先选定一个弱酸,它的pKaφ尽可能接近所需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值,然后计算酸与碱的浓度比,根据此浓度比便可配制所需缓冲溶液。
以上主要以弱酸及其盐组成的缓冲溶液为例说明它的作用原理、pH计算和配制方法。对于弱碱及其盐组成的缓冲溶液可采用相同的方法。
缓冲溶液在物质分离和成分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如鉴定Mg2 离子时,可用下面的反应:
白色磷酸铵镁沉淀溶于酸,故反应需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但碱性太强,可能生成白色Mg(OH)2沉淀,所以反应的pH值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利用NH3·H2O和NH4Cl组成的缓冲溶液,保持溶液的pH值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surface activeagent
溶于液体后,具有使表面张力显著降低作用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分子内存在着亲水性部分和疏水性部分,因此表面容易吸附;另外在一定浓度(胶粒临界浓度)以上时,则形成称为胶粒的分子团。亲水性、疏水性两部分之比,是决定表面活性剂性质的重要因素,所以以此作为表示亲水、疏水平衡〔hydrophilc hydrophobic (=lipophilc)〕(缩写HLB)的数量夫系。随着水溶液中的解离状况,分为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和非离子性等四种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洗涤剂等广泛用途,但基于难溶于水的非极性物质的溶解作用,所以在活体膜的研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使膜蛋白稳定和易溶化的目的,所使用的主要为中性表面活性剂,而以Tritonx -100为代表的Triton系、Tween系等各种HLB值不同的市售品都可以利用。十二基硫酸钠(SD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十六烷三甲胺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均具有较强的溶化作用,但对蛋白质也有较强的变性作用。利用SDS和蛋白质的复合体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广泛应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溶于液体(特别是水)后,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并能改进溶液的增溶、乳化、分散、渗透、润湿、发泡和洗净等能力。主要用于制作合成洗涤剂、乳化剂、破乳剂、渗透剂、发泡剂、消泡剂、润湿剂、分散剂、浮选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防水剂等助剂。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农药、化妆品、建筑、采矿等工业领域。表面活性剂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基和亲油基(又称疏水基)。亲水基通常是溶于水后容易电离的基团,如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等,以及在水中不电离的羟基或聚氧乙烯基。亲油基能与油类互相吸引、溶解,通常是由石油或油脂组成的长碳链的烃基 ,可以是脂肪烃,也可以是芳香烃。亲水基性能强,就溶解于水,反之,亲油基性能强,就溶于油。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能生成单分子膜和胶束,其分子在水中能自动定向吸附于水溶液-空气的界面处 ,亲水基伸向水溶液 ,亲油基伸向空气,分子通过界面吸附形成的单分子膜在界面处起着隔离作用 ,使空气和水溶液的接触面显著减少,因此,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急剧下降。表面活性剂通常按离子类型分为离子型(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非离子型(溶于水不电离)。(1)非离子型,如多元醇、聚氧乙烯等.(2)离子型,它又可分为阴离子型(如:磺酸盐、羧酸盐等)、阳离子型(如各类胺盐)、两性型(如氨基酸)
甲液:0.05mol/L Na2HPO4溶液 :称取磷酸氢二钠9.465g 7.099g,加蒸 馏水至1000ml ;
乙液:0.05mol/L KH2P04溶液: 称取磷酸二氢钾, 9.07g 6.803g,加蒸馏水至1000m1.
将甲乙液分装在棕色瓶内,于4℃冰箱中保存,用时甲、乙两液各按不同比例混合,即可得所需pH的缓冲液,见下表:
pH 甲液ml 乙液mI
5.29 2.5 97.5
5.59 5.0 95.0
5.91 10.0 90.0
6.24 20.0 80.0
6.47 30.0 70.0
6.64 40.0 60.0
6.81 50.0 50.0
6.98 60.0 40.0
7.17 70.0 30.0
7.38 80.0 20.0
7.73 90.0 10.0
8.04 95.0 5.0
你要配制pH=6.8的PBS,可用甲、乙液各50ml混合即可.
2.尿素:有膜蛋白的损失
3.RIPA:用于磷酸化蛋白的温和裂解,不破坏磷酸基团
因为常用的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共轭酸盐组合而成,当加入酸时,弱酸盐部分转化为弱酸;当加入碱时,弱酸部分转化为弱酸盐。而弱酸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弱酸盐在水中可以水解,所以ph变化较小,保持了溶液的PH基本不变。
百度教育团队【海纳百川团】为您解答。
感谢您的采纳 O(∩_∩)O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