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TISSUE FIBROBLAST CULTURES FOR CHROMOSOME ANALYSIS(3)|..._蚂蚁淘,【正品极速】生物医学科研用品轻松购|ebiomall -蚂蚁淘商城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TISSUE FIBROBLAST CULTURES FOR CHROMOSOME ANALYSIS(3)|...
来自 : 蚂蚁淘

盐指是指热且多盐的水层位于冷且低盐的水层之上时,在界面处发生盐度较大的水向下呈指状分布的现象。发生在海洋系统中密度跃层的盐指被认为是热量和盐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混合分布的重要作用机制。

  • 中文名

  • 盐指

  • 外文名

  • saltfinger

  • 提出人

  • H.E.赫珀特和P.C.马宁斯

  • 提出时间

  • 1973

目录
  1. 1简介

  2. 2物理机制

  3. 3盐指混合

  4. 4盐指形成原因

盐指简介

盐指概念由H.E.赫珀特和P.C.马宁斯在1973年指出,在界面处发生盐指的条件是:

式中α为海水热胀系数;β是盐度与密度之间的一个相关因子;ΔS、ΔT是相应于两水层的盐度差和温度差。公式表明,只要很小的盐度差就能形成盐指。A.J.威廉斯第三于1974年在地中海溢流中进行盐指的观测后指出,盐指普遍存在于大洋中。温跃层下面海水强烈的活动就是由盐指引起的。[1]

盐指物理机制

盐指产生的物理机制是多方面的,通常可用双扩散理论模式来解释:在双扩散作用下,界面上层的水的失热比失盐快,发生上层密度大于下层的现象,使分界面变得不稳定,一部分盐度较高的海水呈指状下沉,盐度较低的水则上升,直到出现新的平衡为止。通常盐指有20~30厘米长,相邻两盐指的间隔约为1厘米。盐指现象的研究,可为温度、盐度、密度和声速甚至为生物群落,提供新的预报方法。

盐指盐指混合

双扩散作用普遍存在于海洋中,全球约44%的海洋发生双扩散现象,其中全球30%海洋发生的双扩散类型为盐指。特别是在亚热带海域,水体的特定垂向温盐结构更易形成盐指,这主要是由于上层高温高盐的中央水团(centralwater)与其下层来自高纬的冷而淡的水团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亚热带大西洋及印度洋密度跃层区。[2]

盐指盐指形成原因

盐指形成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种:

1、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中央水团);

2、海洋环流造成的水团的影响,例如: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与绕极深层水(CDW);

3、边缘海水注入的影响(地中海及红海等)。

其中因素1为全球盐指形成的主要的原因。[3]

海洋科学
  • 参考资料


    • 1.盐指现象.百度文库[引用日期2017-11-24]

    • 2.李文婷,李永放.两层和多层结构中盐指现象的数值模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3):57-63.

    • 3.鲁远征,周生启,岑显荣,郭双喜,尚晓东.南海中南部上层的盐指与湍流混合过程[J].海洋与湖沼,2014,45(06):1158-1167.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未经蚂蚁淘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more+
相关问答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