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der #: | Z-P004-250UG-EC |
| Unit Size: | 250 µg |
| Supplier: | Echelon Bioscience Inc. |
| shipping: | See Manual |
| storage: | See Manual |
| Product Subcategory: | Antibody |
| restrictions: | Available in all European countries, except France & Italy. |
| More information: | Go to webpage |
MoBiTecGmbH是一家私人控股公司,由StephanDiekmann教授于1987年创立。与Max-Planck学会的密切关系以及德国领先的研究中心之一哥廷根的所在地促进了与某些研究中心的密切合作。德国最具创造力的科学家。此外,MoBiTec一直与欧洲和北美的科学家广泛合作,包括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荷兰Vrije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将许多研究人员的精彩创意商业化,MoBiTec能够提供一系列独特的高质量产品和简化的协议,使实验室生活更轻松,并为实际研究留出更多时间。MoBiTec的产品包括e。G。用于体内检测蛋白质-蛋白质或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双杂交系统,用于筛选特定肽配体的噬菌粒展示系统和选择具有特异性结合特性的新蛋白质,方便的LamBDaPS基因组文库用于克隆的多功能DNA载体,表达和分析靶基因,有效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的试剂盒,细胞转染试剂和细胞培养工具,固定化和可溶性酶,许多用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产品(例如用于PCR,核酸和蛋白质纯化和分析),众多抗体,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重组蛋白,优质荧光试剂和试剂盒(如蛋白标记试剂盒,标记抗体,细胞染色试剂,柱和凝胶电泳附件)。与其自有产品线并行,MoBiTec分销德国多家国际公司的产品,包括荧光探针和研究化学品(AnaSpec,TEFLabs),量子点,各种DNA纯化试剂盒和DNA聚合酶(EdgeBio),诊断工具(ZJBioTech)),凝胶电泳配件(Amresco,ClareChemical),糖生物学产品(DextraLaboratories,Sumitomo),细胞转染试剂(Mirus)以及抗体,蛋白质,底物,精细化学品和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试剂盒 -特别是病毒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和癌症研究(MBLI,AGScientific,Amresco,AdarBiotech,AnaSpec,Echelon)。MoBiTec提供全面的服务,从清晰完整的产品文档开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技术服务。MoBiTec产品通过MoBiTec的总部在德国分销,在其他国家由分销商分销。此外,MoBiTec不断寻求新产品和可销售的许可技术,因此对科学合作非常感兴趣,以开发创新的产品理念。
MoBiTec拥有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研究人员,包括法国的Pasteur研究中心和荷兰的Vrije大学的科学家。MoBiTec公司能提供独一无二的高质量产品,从而简化实验设计,而留出更多更宝贵的时间用于实际的研究。产品包括:双杂交和单杂交系统——体内蛋白-蛋白和DNA-蛋白关系,噬菌体展示系统——筛选特殊的多肽配体和选择具有特异性结合特性的新的蛋白质,LamdaPS基因文库,用于克隆的多功能DNA载体,靶基因的表达与分析,重组蛋白质高效表达和纯化试剂盒,细胞转染试剂和细胞培养工具,各种固体和溶解状态的酶,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产品(PCR,核酸,蛋白质纯化分析),各种抗体、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重组蛋白质,高级荧光试剂和试剂盒(蛋白质标记试剂盒,标记抗体,细胞染色试剂,钙指示器),亲和层析仪,凝胶分析工具——凝胶柱和凝胶电泳附件。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编辑
荧光素(英语:Fluorescein,又称为荧光黄)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外观为暗橙色/红色粉末,可溶于乙醇,微溶于水。在蓝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在多种应用(如荧光抗体技术)中被广泛用作为荧光示踪物。桔黄色或淡黄红色至红色粉末,加热时成晶体,它的碱金属盐溶于水,荧光很强。用作沉淀滴定的吸附指示液。[1]
中文名
荧光素
英文名
Fluorescence
别称
荧光黄;荧光红;荧光橙;酸性黄73[2]
化学式
C20H12O5
分子量
334.31[1]
CAS登录号
2321-07-5
EINECS登录号
219-031-8
熔点
125-127℃[1]
水溶性
稍溶于水
外观
桔黄色或淡黄红色至红色粉末
应用
吸附指示液
安全性描述
S22-24/25-37/39-26-36/37/39-27[3]
危险性符号
Xi[3]
危险性描述
R43-36-36/37/38[3]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理化特性
3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 致突变性
4 编号系统
5 性状描述
6 用途说明
7 合成方法
8 贮藏方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荧光素
英文名:Fluorescein
中文别名:荧光素;荧光红;荧光黄;荧光橙;酸性黄73;2-(6-羟基-3-氧代-3H-呫吨-9-基)苯甲酸
英文别名:Fluorescein;2-(6-Hydroxy-3-oxo-(3H)-xanthen-9-yl)benzoic acid;Acid Yellow 73
理化特性
编辑
外观:桔黄色或淡黄红色至红色结晶性粉末。
气味:无气味
熔点/凝固点(℃):125-127℃(dec.)
沸点、初沸点、沸程(℃):620.8℃/760mmHg
溶解性:溶于丙酮、吡啶、热乙醇、甲醇、甲酸、碳酸碱和氢氧化碱溶液,并显亮绿色荧光;稍溶于水、醇、醚、苯、氯仿、乙酸、二甲苯、硝基苯,不溶于石油醚。[2]
毒理学数据
编辑
急性毒性
大鼠腹腔LDLo: 600 mg/kg
小鼠静脉LC50:300 mg/kg
小鼠LCLo:600 mg/kg
兔子静脉LDLo;300 mg/kg
豚鼠LDLo;400 mg/kg。[4]
致突变性
DNA加合物检测系统:细菌—大肠杆菌:15umol/L
编号系统
编辑
CAS号:2321-07-5
MDL号:MFCD00005050
EINECS号:219-031-8
RTECS号:LM5075000
BRN号:94324
PubChem号:24859566[4]
性状描述
编辑
与碳酸钠(钾)、氢氧化钠(钾)等强碱反应生成荧光素钠(钾),易溶于水,并有强烈绿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0.65(pH=7水溶液)。[1]
用途说明
编辑
1.沉淀滴定的吸附指示剂:
配成0.1%的乙醇溶液,或用其钠盐配成1%的水溶液。用Ag+滴定Cl-、Br-、I-、SCN-、CN-、C2O42-、SO42-、CO32-等,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滴定终点颜色由黄绿变为玫瑰红色。[1]
2. 荧光素是发光物质的基质。使许多生物具有荧光的物质。它与ATP形成复合物(荧光素腺苷),然后再与荧光素酶(1uciferase)结合。氧化过程中激活的荧光素发光。整个反应用作活的生物的检出或对很低程度的细菌污染作定量分析。例如用荧光光度计计量。[4]
3.用作化学分析的指示剂、生物染色剂和化妆品着色剂。
4.防冻液重要的颜料,可使防冻液呈现出绿色荧光。
合成方法
编辑
将间苯二酚加热至150℃,使之全部熔融,边搅拌边加入理论量的邻苯二甲酸酐,混匀并熔融后升温至185℃,保温半小时,然后慢慢加入适量新焙烧的无水氯化锌,当完全溶解后,逐渐升温至210~215℃,整个过程均需不停地搅拌,当反应液开始变稠时,停止搅拌,继续在此温度下加热至完全固化,研碎后得粉状粗品。将粉状粗品与稀盐酸混合加热煮沸,以浸出氯化锌和剩余的间苯二酚,抽滤后水洗、干燥,再用乙醇提取,晾干后即得红色固体荧光素。[4]
贮藏方法
编辑
避免氧化物接触,保持容器密封,放入紧密的储藏器内,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4]
细胞生物学技术
做荧光抗体试验时,定量测定荧光素的含量用到的是哪个波长?
1、直接法:这是最早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后成为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时将该抗体直接滴在载玻片上进行孵育,使之直接与载玻片上的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作出判断。该方法评价:简单易行、特异性高、快速方便,常用于肾活检组织几种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和病原体的检测。但其不足是只能检测相应的一种物质,敏感性较差,效果有时不理想,目前较少作为更多方面的检测。
2、间接法:该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特异性的抗体与切片中的抗原结合后,继用间接荧光抗体,与前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荧光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复合物的发光情况来确定所检测的抗原。该方法评价:由于结合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的荧光素抗体增多,发出的荧光亮度强,因而其敏感性强。目前本法应用较广泛,只需制备一种种属荧光抗体,即可适用于多种第一抗体的标记显示。
3、如果你有针对待查抗原一抗(荧光素标记),而且你的待检抗原表达也比较丰富的话,做直接法也未尝不可。不过如果你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话,还是推荐你做间接法。
4、如果你做的是细胞骨架,那么就是用直接免疫荧光。如果是一般的蛋白表达,这个要看有没有试剂是直接标记的;如果没有,还是只能考虑间接荧光。直接荧光相对间接荧光可以避免非特异姓染色,当然步骤也少了些。我做过细胞骨架的直接染色,效果很好。
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CD4 主要表达于辅助T(Th)细胞,是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供受体,与MHCⅡ类分子的非多肽区结合,参与Th细胞TCR识别抗原的信号转导,CD4也是HIV的受体,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对象是CD4细胞,所以其检测结。
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中文名称】
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概述】
T细胞膜表面有100多种特异性抗原,现已制备了多种单克隆抗体,WHO(1986)统称为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differentiation,CD)。例如CD3代表总T细胞,CD4代表T辅助细胞(TH),CD8代表T细胞毒性细胞(TC)等。应用这些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T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再与荧光标记二抗(兔或羊抗鼠IgG)反应,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流式细胞仪中计数CD的百分率。
【临床意义】
①CD3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②CD4降低: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③CD8减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④CD4/CD8比值增高: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变态反应等;CD4/CD8比值减低:见于艾滋病(常<0.5)。
⑤监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CD4/CD8比值增高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⑥CD3、CD4、CD8较高且有CD1、CD2、CD5、CD7增高则可能为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
在SPSS软件统计结果中,不管是回归分析还是其它分析,都会看到“SIG”,SIG=significance,意为“显著性”,后面的值就是统计出的P值,如果P值0.01<P<0.05,则为差异显著,如果P<0.01,则差异极显著。
F值是方差检验量,是整个模型的整体检验,看你拟合的方程有没有意义
t值是对每一个自变量(logistic回归)的逐个检验,看它的beta值β即回归系数有没有意义
T的数值表示的是对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值,它的绝对值大于等于ta/2(n-k)(这个值表示的是根据你的置信水平,自由度得出的数值)时,就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是显著的。
F的值是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表示的是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若F>Fa(k-1,n-k),则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列入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反之,则无显著影响。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标记免疫技术主要类型: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基本原理:利用化学或生物发光系统作为抗原抗体反应的指示系统,借以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发光物质可直接作为抗原抗体的标记物,也可以游离形式用于催化剂(酶)和辅助剂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的发光反应中。向左转|向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