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LG液晶热点侦测:利用液晶感测到IC漏电处分子排列重组,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区域的斑状影像,找寻在实际分析中困扰设计人员的漏电区域(超过10mA之故障点)。
定点/非定点芯片研磨:移除植于液晶驱动芯片 Pad上的金凸块, 保持Pad完好无损,以利后续分析或rebonding。
X-Ray 无损侦测:检测IC封装中的各种缺陷如层剥离、爆裂、空洞以及打线的完整性,PCB制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如对齐不良或桥接,开路、短路或不正常连接的缺陷,封装中的锡球完整性。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精度显微镜,不仅用于观察经固定的各种细胞和组织结构,而且还可对活细胞的形态、结构,离子的实时动态等进行观察和定量荧光测定,以及定量图像分析。目前国内LSCM技术应用前景广泛,并且发表众多具影响力的文章。为了推动LSCM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相关人员技术的提升,我们特此制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级应用培训,面向生物医药领域从事成像技术方法创新的科研人员和成像平台管理者,充分发挥现有成像设备的作用,通过理论加实践的系统学习,最大限度地掌握该技术的使用方法,独立判断与排除科研常见问题和障碍。
2017年8月26日星期六
08:30-08:45报道
08:45-08:50欢迎致辞
08:50-09:05清华大学细胞影像中心介绍
09:05-09:45光学显微镜的选择和如何拍出高质量共聚焦图像王文娟
09:45-10:15休息与讨论
10:15-11:00多色影响与荧光光谱扫描及线性分析孙悦
11:00-11:45荧光漂白后恢复(FRAP)冯倩倩
11:50-13:30午餐
13:30-16:30上机操作培训(根据情况进行分组操作)
8:30-8:45学习内容回顾与总结
2017年8月27日星期日
09:00-09:15培训回顾
09:15-10:00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王瑾瑜
10:00-10:45转盘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张彦丽
10:40-11:00休息与讨论
11:00-11:50图像处理基础与荧光共定位分析王文娟
11:50-13:30午餐
13:30-16:30上机操作培训(根据情况进行分组操作)
8:30-8:45学习内容回顾与总结
2017年8月28日星期一
09:00-09:30培训回顾与总结
09:30-10:00培训测验
10:00-10:30颁发证书
10:30-10:40合影
清华大学细胞影像中心是在生命学科校级平台(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范围内、跨中心、多平台联合组建的虚体技术中心,简称细胞影像中心。中心包括的平台有:生物医学测试中心细胞生物学平台光学显微镜机组、共享仪器平台光学显微镜机组、尼康生物影像中心、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细胞影像平台。细胞影像中心作为一个综合型光学成像平台,以科研服务为宗旨,主要提供细胞生物学影像及分析测试服务。包含的仪器有:激光扫描共聚焦(Confocal:Zeiss、Nikon、Leica、Olympus)、转盘共聚焦(SpinningDiskConfocal)、激光显微切割、双光子显微镜、超高分辨SIM/STORM/STED、全内反射(TIRF)荧光显微镜、荧光寿命成像-荧光相关光谱系统(FCS/FLIM)、高分辨活细胞成像系统、活细胞工作站、全自动数字玻片扫描系统和图像处理工作站(软件有Imaris,Image-ProPremier/Plus,Huygens,AutoQuant,MetaMorph和NIS-Elements等),为实验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转盘共聚焦显微镜拍摄,发表于Eph/ephrinsignalingmaintainstheboundaryofdorsalforerunnercellclusterduringmorphogenesisofthezebrafishembryonicleft-right
使用Nikon超分辨率显微镜拍摄,N-SIM显微镜显示NRK细胞稳定的表达线粒体标记20-GFP。标尺,1μm。WangC,DuW,YuLi*,etal.Dynamictubulationofmitochondriadrivesmitochondrialnetworkformation[J].Cellresearch,2015,25(10):1108.
使用ZeissLSM7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图为人眼晶状体祖细胞中的晶状体球蛋白聚集体。绿色:绿色荧光蛋白和晶状体球蛋白融合蛋白;红色:P62蛋白;蓝色:细胞核;标尺:10μm。发表于Lanosterolreversesproteinaggregationincataracts.Nature,2015(523),607-611
使用ZeissLSM78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图为酿酒酵母十二号染色体的设计与合成。发表于ZhangW,ZhaoG,LuoZ,etal.EngineeringtheribosomalDNAinamegabasesyntheticchromosome.[J].
王文娟博士清华大学细胞影像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光学显微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技术专长:1.光学显微镜技术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包括激光共聚焦、超高分辨、全内反射和荧光寿命成像等技术。2.单分子成像光学仪器搭建与单分子荧光成像3.图像处理、展示和数据分析。
冯倩倩共享仪器平台主管,工程师。技术专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影像技术
孙悦共享仪器平台主管,工程师。技术专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自动数字玻片扫描和双光子成像技术
王瑾瑜尼康生物影像中心负责人,工程师。技术专长:光诱导蛋白相关技术(FRET、FRAP、PA-GFP等)和超高分辨率技术
张彦丽张彦丽,工程师。技术专长:转盘共聚焦成像、双光子成像
培训时间:2017年8月26日-28日
报到时间:2017年8月25日12:00-18:002017年8月26日08:00-08:45
培训地点:清华大学生物技术馆会议室
报名费用:
单人:3000元/人
两人:2400元/人
三人及以上:2000元/人
(含注册费、培训费、资料费、茶歇费、午餐费)主办方可协助学员预定住宿(费用自理,需提前一周预定)
报名截止时间:8月20日
在线报名链接:http://www.damor.cn/app/wap-activity/sign-up/index.html
1,先把视频显微镜的几个大的零件准备好,先把万向支架组装起来,在这里要注意镜头和相机的支架应该在下面,支持显示器的支架要放到上面,这样便于观察。
2,把镜头安装在万向支架上面,安装到有一个圈的里面,正好固定镜头,镜头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安装的时候千万要小心,然后再把相机安装到镜头的上面,哪里有接口直径插上就可以了,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千万小小心。
3,支架和镜头安装好以后然后把显示器固定好,固定好以后,再把一些链接线连上这样就可以了。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 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3、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λ/NA
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
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
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
(二)、目镜
因为它靠近观察者的眼睛,因此也叫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
1、目镜的结构
通常目镜由上下两组透镜组成,上面的透镜叫做接目透镜,下面的透镜叫做会聚透镜或场镜。上下透镜之间或场镜下面装有一个光阑(它的大小决定了视场的大小),因为标本正好在光阑面上成像,可在这个光阑上粘一小段毛发作为指针,用来指示某个特点的目标。也可在其上面放置目镜测微尺,用来测量所观察标本的大小。
目镜的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焦距成反比)。
2、目镜的作用
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
常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16倍。
3、目镜与物镜的关系
物镜已经分辨清楚的细微结构,假如没有经过目镜的再放大,达不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那就看不清楚;但物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构,虽然经过高倍目镜的再放大,也还是看不清楚,所以目镜只能起放大作用,不会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有时虽然物镜能分辨开两个靠得很近的物点,但由于这两个物点的像的距离小于眼睛的分辨距离,还是无法看清。所以,目镜和物镜即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
解释如下:
因为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左右,也就是说,把10万个左右的病毒粒子排列起来才可能用肉眼勉强看得到。
病毒如此细小,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光学显微镜的1000倍。不同病毒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如植物的联体病毒(Geminiviruses)直径仅18-20nm,最大的动物痘病毒(Poxviruses)大小达300-450nm×170-260nm,最长的如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病毒粒子大小为80nm×790-14000nm。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λ/NA 式中
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
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
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也就是200nm,大于病毒的直径,因此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病毒的。
细菌就比病毒大得多,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0.8~1.2μm左右,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μm,宽0.3~1μm,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观测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