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BioMix™ Red is a complete ready-to-use 2x reaction mix containing an ultra-stable Taq DNA polymerase. It contains an additional inert red dye that permits easy visualization and direct loading onto a gel.
Product Highlights
- Convenient format - pre-mixed, pre-optimized 2x solutions
- Versatile - suitable for routine PCR applications
- Ready-to-use - reduces contamination risks
- Suitable for TA cloning - leaves "A" overhang
- Direct gel loading -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further processing following reaction completion
Product Description
BioMix™ Red is a complete ready-to-use 2x reaction mix containing a stable Taq DNA polymerase. It contains an additional inert red dye that permits easy visualization and direct loading onto a gel. There is no need to add loading buffer as the mix is of sufficiently high density to sink to the bottom of the gel. The red dye migrates like a 350 bp fragment on a 2% agarose TAE gel (or 600 bp on a 1% agarose).
BioMix Red has been developed to perform PCR assays of many common genomic and cDNA templates; the user has simply to add water, template and primers. It reduces the time required to set-up reactions, thereby minimizing the risk of contamination. Reproducibility is ensured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pipetting steps that can lead to errors.
BioMix Red is supplied with additional MgCl2 solution should any fine adjustments be required.
Applications
- Routine PCR applications
- TA cloning
- High throughput
PCR Enzyme Guide
Download the PCR Enzyme Guide with detailed product descriptions and performance data to help you choose the best product for your researchPCR Selection Chart
Select the best reagent for your researchebiomall.com
>
>
>
>
>
>
>
>
>
>
>
>
III类6854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出分类界定的文,如下:
详见《国食药监械[2004]385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界定胸腔引流调节器等产品的分类(2004-8-25)
2004年8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关于胸腔引流调节器等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4]385号),对胸腔引流调节器等的分类作如下界定:
作为I类医疗器械管理的是:胸腔引流调节器、胶囊型药品口服吸入器。
作为II类医疗器械管理的是:J型导尿管、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用负压导管、人体酸碱仪、医用空气净化系统、腰部保健带、排卵检测试纸。
作为III类医疗器械管理:低功率超声肿瘤治疗仪、生物安全柜。
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是:美容除皱仪、氧气稳定箱、电动升降吊塔、隐形眼镜清洗器、多功能胎教仪。
上述凡界定为医疗器械的产品,从2005年2月1日起执行调整后的类别。
一、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可提供样品和工作人员的双重保护。过滤后的洁净气流从安全柜顶部吹下,通过工作区域,在到工作人员的呼吸区域前被俘获。气流在放空前将被过滤,一般情况下过滤后的空气将被排回实验室或者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室外。
生物安全柜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大类以满足不同的生物研究和防疫要求。一级生物安全柜可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而不保护样品。气流原理和实验室通风橱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排气口安装有HEPA过滤器。所有类型的生物安全柜都在排气和进气口使用HEPA过滤器。
1
一级生物安全柜本身无风机,依赖外接通风管中的风机带动气流,由于不能保护柜内样品,目前已较少使用。
2
二级生物安全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柜型。按照NSF49的中的规定,二级生物安全柜依照入口气流风速、排气方式和循环方式可分为4个不同的型号:A1型,A2(原B3)型,B1和B2型。所有的二级生物安全柜都可提供工作人员、环境和样品的保护。
A1型安全柜前窗气流速度最小量或测量平均值应至少为0.38m/s。70%气体通过HEPA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30%的气体通过排气口过滤排除。
A2型安全柜前窗气流速度最小量或测量平均值应至少为0.5m/s。70%气体通过HEPA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30%的气体通过排气口过滤排除。
二级B型生物安全柜均为连接排气系统的安全柜。连接安全柜排气导管的风机连接紧急供应电源,目的在断电下仍可保持安全柜负压,以免危险气体泄漏如实验室。其前窗气流速度最小量或测量平均值应至少为0.5m/s(100fpm)。B1型70%气体通过排气口HEPA过滤器排除,30%的气体通过供气口HEPA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B2型为100%全排型安全柜,无内部循环气流,可同时提供生物性和化学性的安全控制。
3
三级生物安全柜是为4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而设计的,柜体完全气密,工作人员通过连接在柜体的手套进行操作,俗称手套箱(Golvebox),试验品通过双门的传递箱进出安全柜以确保不受污染,适用于高风险的生物试验。
在2000年5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颁布了生物安全柜欧洲标准EN12469:2000,正式替代了德国DIN12950、英国BS5726和法国NFX-44-201等欧盟成员国生物安全柜的标准,成为欧盟区域内生物安全柜的统一标准。
NSF49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被公认为目前生物安全柜领域最完善的标准。在2002年,ANSI/NSF49正式获得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e,ANSI)的官方认可,成为美国生物安全柜的统一标准。
NSF/ANSI49和EN12469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生物安全柜国际认证,这两种标准对安全柜性能分级、安全性能检测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安全柜标准对规范安全柜市场,保护研究人员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安全等级简介
生物安全等级P1
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都是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并且已证明不会导致疾病的多种微生物物质。研究通过日常的程序在公开的实验台面上进行。不需要有特殊需求的安全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只需经过基本的实验室实验程序培训并且通常由科研人员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下并不需要生物安全柜的存在。
生物安全等级P2
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是一些已知的中等程度危险性的并且与人类某些常见疾病相关的物质。操作者必须经过进行相关研究的操作培训并且由专业科研人员指导。对于易于污染的物质或者可能产生污染的情况进行预先的处理准备。一些可能涉及或者产生有害生物物质的操作过程都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在这些条件下最好使用二级的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等级P3
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一般都是本土或者外来的有通过呼吸传染使人们致病或者有生命危险的可能的物质。我们需要保护一切在周围环境中等操作者免于暴露于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物质中。通常使用二级或者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生物安全等级P4
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是一些非常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现今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来处理。操作者必须经过熟练的关于进行这种非常高危险性物质研究的培训,并且应该很熟悉一些相关操作,保护设施,实验室设计等等方面对于这些高危险性物质的预防。同时也必须由在此研究领域非常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指导。对于实验室的进出应当严格的进行控制,实验室一定要单独的建造或者建造在一栋大楼中于其他任何地方都分离开的独立房间内,并且要求有详细的关于研究的操作手册进行参考。在这样的实验研究中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三、如何选择生物安全柜
Q:我需要购买的是生物安全柜还是超净工作台
A:超净工作台提供的是对样品的保护,对操作者和环境是不提供保护的;广义上的生物安全柜同时提供对操作者、环境和样品的保护。所以,从您需要的保护情况上,可以得出正确的选择;
Q:我应该购买哪种类型、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柜
A:一般来说,除非需要做一些未知菌种和病毒和活体的研究需要使用三级生物安全柜,二级生物安全柜已经能基本满足我们的正常工作需要。对于不含有毒、放射性、挥发刺激性溶剂的样品的实验,A1/A2(原B3)型生物安全柜就已经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医院系统采购,因为病毒及菌种类别较复杂,而且实验条件变化大,建议使用B2全排型生物安全柜;
Q:如何评判一台生物安全柜的好坏
A:生物安全柜主要是用来做生物危害性防护的,所以对操作者的保护考虑是评判产品好坏的主要依据。二级生物安全柜最核心的技术是滤膜(包含滤膜材质、滤膜截留效率、滤膜寿命)、风路设计(包括前操作面的平衡、沉降风速以及风速的均一性、进气风速、风的垂直沉降形态)、报警设置(好的生物安全柜应该包含低风速报警、前窗错误位置的报警、紫外连锁装置、B2全排机型还需要有外风机连锁装置)和负压保护(包含侧壁负压,背部负压、顶部负压)。所以通过上述指标的比较可以知道生物安全柜的优劣;
Q:为什么前操作面的平衡是一台生物安全柜的重要指标
A:二级生物安全柜都存在一个开口的前操作面,便于操作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污染的可能,如果平衡不好,那么会产生这个区域的污染,就无法做到正常的避免外界进入操作室污染样品以及操作室外泄污染操作者防护,这样就和生物安全柜的设计理念出现了本质的偏差,所以说,二级生物安全柜在前操作面的平衡问题很关键;
Q:为什么报警装置里面需要有低风速报警一个内容
A:在欧美地区,按照欧美的标准,每一台生物安全柜都推荐做一次主要技术指标的校检。我们买回生物安全柜并使用一段时候以后,生物安全柜是否还处于对操作者、环境和样品的正常保护,作为操作使用人员,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的,而一旦由于滤膜堆积而造成沉降风速降低,就会产生样品污染可能,如果进风风速降低,那么就可能造成人员被污染。在现有的国情下,我们很难做到每年的技术校检,因为存在不小的费用,所以低风速报警很重要;
Q:生物安全柜具有电动前窗,是不是很方便,很好
A:错!在欧美地区,一个生物危害性实验室往往需要配置双供电系统,避免一个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的生物危害性物质外泄。在国内,这样的实验室配置很难获得。所以电动前窗一旦在实验过程中停电,就会产生很大的危险,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不论是电动前窗还是手动前窗,在操作时都是固定高度的,所以在生物安全柜上,电动前窗意义不大并有危险,可以说百害无一益;
Q:生物安全柜的侧壁负压是什么意思
A:生物安全柜欧美标准不同,在侧壁要求也不同,美洲产品都是不锈钢侧壁,并要求负压腔来避免侧壁泄漏污染可能,欧洲产品基本都采用玻璃侧壁,没有对侧壁做负压保护。由于柜体内部操作室是正压的,所以如果有壳体破损和泄漏点存在,就会产生向外的泄漏。因此在侧壁和背板形成负压保护可以有效降低泄漏的可能性;
Q:负压保护腔如何来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A:好的实验室设计会在结束工作后风机可以进一步进行一段时间的空转来洁净消毒,如果没有这个设计,操作者需要在实验操作结束后,将柜体继续开启一定时间以最大程度排出污染物。
Q:我们需要定购一些什么附件
A:柜内一般会需要使用一些用电设备,那么柜内的防溅电源插座是需要的,而且由于目前国内使用欧洲仪器比较普及,鉴于欧洲电源线的接地和我国的插座不相容,所以会在欧式仪器上产生一定的静电,静电会影响到生物安全柜内垂直沉降的风流,会有一定吸附作用,因此如果可能最好配置一个欧式防溅电源插座。由于柜体操作室内部污染不是很大,最大的污染在负压保护腔内,所以紫外灯系统可以考虑选配,来达到更好的灭菌消毒功能。分体设计的安全柜需要配支架;
除了了解安全柜各项性能指标,最好最快最方便鉴别安全柜安全性能的方法是了解您购买的安全柜是否获得过以下几项主要的国际安全柜认证:
EN12469(欧洲生物安全柜统一标准)
NSF49(美国生物安全柜标准-二级生物安全柜)
AS2252.2(澳洲生物安全柜标准-二级生物安全柜)JISK3800(日本生物安全柜标准)
在寻求生产商产品认证的同时,用户也许注意以下事项:
1.当生产商声称自己生产的安全柜符合某项国际标准时,可要求其出示证明-合法的认证机构所签署的独立检测报告;
2.一些标准可能与安全柜安全性能无直接关联,例如生物安全柜生产商声称获得ISO9001质量认证,而ISO9001并不会对安全柜性能进行以上国际安全柜标准的检测;
3.认证必须是由独立、合法的安全柜认证机构测试和颁布的;
四、生物安全柜柜内操作主要注意事项:
缓慢移动原则:
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风路状态,柜内操作时手应该尽量平缓移动
物品平行摆放原则:
为了避免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现象产生,在柜内摆放的物品应该尽量呈横向一字摆开,避免回风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同时避免堵塞背部回风隔栅影响正常风路。
避免震动原则:
柜内尽量避免震动仪器(例如离心机、旋涡振荡器等)的使用,因为震动会使得积留在滤膜上的颗粒物质抖落,导致操作室内部洁净度降低,同时如果在前操作面平衡失败还会引起安全柜对操作者的污染。
不同样品柜内移动原则:
柜内两种及以上物品需要移动时,一定遵循低污染性物品向高污染性物品移动原则,避免污染性高的物品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对柜体内部的大面积污染。
明火使用原则:
柜内尽量不要使用明火!因为在明火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杂质将被带入滤膜区域,这些高温杂质会损伤滤膜。无法避免一定需要使用的时候,宜使用低火苗的本生灯。
想了解更多实验室规划、实验室设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装修、实验室家具、实验室标准等,可到深圳中南实验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szznlab.com在线或电话咨询。
有毒化学物品
1、主要试剂:二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上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腐蚀、刺激化学品
1、主要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甲醛、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病理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 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3. 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病理科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1.实验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实验室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做好病理样本 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5.病理样本运送、销毁时,必须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应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病理科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
1.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组织或体液等标本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要戴口罩、工作帽,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在通风柜内操作。
3.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放医疗垃圾桶中。
4.注意保持实验室内空气的流通。
5.实验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消毒,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手。
6.实验中若发生个人身体损伤,应立即妥善处理。
7.严格按垃圾分类要求分装垃圾。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病理科实验室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生物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在压力容器、大功率用电设备、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守,并有处理事故的相应措施及设备。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4.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1、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周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输出。
7、将自查结果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8、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病理科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有毒化学物品
1、主要试剂:二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上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腐蚀、刺激化学品
1、主要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甲醛、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病理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 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3. 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病理科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1.实验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实验室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做好病理样本 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5.病理样本运送、销毁时,必须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应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病理科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
1.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组织或体液等标本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要戴口罩、工作帽,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在通风柜内操作。
3.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放医疗垃圾桶中。
4.注意保持实验室内空气的流通。
5.实验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消毒,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手。
6.实验中若发生个人身体损伤,应立即妥善处理。
7.严格按垃圾分类要求分装垃圾。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病理科实验室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生物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在压力容器、大功率用电设备、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守,并有处理事故的相应措施及设备。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4.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1、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周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输出。
7、将自查结果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8、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以上资料希望能帮到你!展开
1. 位置 空气通过前面开口进入生物安全柜的速度大约为0.45m/s.这样速度的定向气 流是极易受到干扰的,包括人员走近生物安全柜所形成的气流,打开窗户,送 风系统调整以及开关门等都可能造成影响.
因此,最为理想的是,生物安全柜应位于人员活动,物品流动以及可能会扰乱 气流的地方.在安全柜的后方以及每一个侧面要尽可能留有30cm的空间,以利 用对安全柜的维护.在安全柜的上面应留有30-35cm的空间,以便准确测量空 气通过排风过滤器的速度,并便于排风过滤器的更换.
2. 操作人员 生物安全柜如果使用不当,其防护作用就可能大大地受到影响.操作人员在移 动双臂进出安全柜时,需要小心维持前面开口处气流的完整性,双臂应该垂直 地缓慢进出前面的开口.
手和双臂伸入到生物安全柜中等待大约一分钟,以便安全柜调整完毕并且让里 面的空气“扫过”手和双臂的表面以后,才可以开始对物品进行处理.要在开 始实验之前将所有必须的物品置于安全柜内,以尽可能减少双臂进出前面开口 的次数.
评价标准:平均风速不低于0.25m/s,与生产厂家给定值不大于±0.025m/s,且单点风速与平均风速之差不大于±20%。
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的气流流向检测方法:
采用发烟法或丝线法在工作窗口断面检测,检测位置包括工作窗口的四周边缘和中间区域。
评价标准:工作窗口断面所有位置的气流均向内。
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气流流速检测方法:
采用风速计测量工作窗口断面风速。测点间距不大于0.01m,每列至少2点,每行至少5点。
评价标准:其断面上的风速均不低于产品标准要求。
生物安全柜工作区洁净度检测方法:
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在工作区检测。计数器的采样口置于工作台面上20cm高度位置,其测量点服从行、列均为20cm网格分布。每列至少3点,每行至少5点。
评价标准:工作区洁净度应达到5级(100级)。
生物安全柜噪声检测
方法:生物安全柜前面板水平中心向外300mm,且高于工作太380mm处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评价标准:噪声不得高于产品标准要求。
生物安全柜照度检测
方法:沿工作台面长度方向中心线每隔30cm设置一个测量点。与边墙距离<15cm时,不再设置。
评价标准:平均照度不低于产品标准要求。
生物安全柜箱体漏泄检测
密封并加压到500Pa的压力下用皂泡检漏。可以检出小的泄漏点。大的泄漏点会产生细微的空气流动声。
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气流流速检测
方法:采用风速计测量工作窗口断面风速。测点间距不大于0.01m,每列至少2点,每行至少5点。
评价标准:其断面上的风速均不低于产品标准要求。
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生物安全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由于生物技术的操作处理对象都是微生物、活细胞之类的有机体,或者是它们的重组体、变异体,在对其试验研究的各环节中,既有可以治疗疾病、改善生活、治理环境的积极作用,也存在着可能引发传染疾病、危害操作人员健康以至影响环境的消极因素。特别是在基因工程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着难以预知的潜在危害。因此,评价危害程度, 研究控制方案、设计防范措施,制定管理法规就显得非常重要。生物安全的关键是既要控制具有潜在危害的操作对象“由内向外地对周围环境释放,又要控制外界环境的有害因子“ 由外向内地对操作对象的入侵,因此,生物安全防护系统直接关系到周围环境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1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1 屏障控制
为了达到生物安全的目的,除了通过生物控制及严格操作技术、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外,更为常用的方法是精心设计防护设备和实验设施,对生物危害采用封闭设备和隔离设施组成的屏障来控制,使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在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设有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两道防线(确保实验人员的 安全、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及实验对象对环镜的要求),一级屏障(生物安全柜,带有罩壳的离心机,超声振荡器等)发挥着主要的屏障作用,保护操作人员。二级屏障( 整个实验室的壁、地坪、天花板等建筑构件和净化系统设施) 是一级屏障的外围设施, 能够在一级屏障失效或其外部发生意外时, 使其他的实验室及周围人群不致暴露于释放的实验材料之中而受到保护[1]。
1.2 排风系统的作用
实验室二级屏障是通过送、排风的有效控制,发挥其安全保护作用,其安全的核心措施是通过排风保持负压,保证周围环境不受染污。当室内有致病因子泄漏时,排风高效过滤器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高效过滤器泄漏,致病因子将随排风逸到室外,对室外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后果非常严重[2]。
2 排风高效过滤器检漏
2.1 检漏方法的可行性
在 2004 年 8 月 3 日发布的《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以下简称《 规范》)中要求:“ 5.3.2 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排风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放,高效过滤器的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 高效空气过滤器》GB13554中的 B 类[2]。《 规范》条文说明:“ 5.3.8 由于排风是安全措施的核心, 如果排风过滤器有漏泄,就不能把住这道关,不仅排风形同虚设,而且更加危险,以致于此安全实验室也形同虚设了。所以,如果不能确认排风过滤器不漏,则此实验室不能启用[2]。……可见对排风高效过滤器的检漏的重要性,这是关系到实验室能否启用的关键。所以在《 规范》中,第 10.1.6 条规定“ 高效过滤器应按表:10.1.6 的要求进行检漏和评价[2]。
人员 试验品 环境
1-3 I 可 否 可
1-3 II(A1,A2,B1,B2) 可 可 可
4 III 可 可 可
生物安全柜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大类以满足不同的生物研究和防疫要求。
一级生物安全柜可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而不保护样品。气流原理和实验室通风橱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排气口安装有HEPA过滤器。所有类型的生物安全柜都在排气和进气口使用HEPA过滤器。一级生物安全柜本身无风机,依赖外接通风管中的风机带动气流,由于不能对试验品或产品提供保护,目前已较少使用。
二级生物安全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柜型。 与Ⅰ级生物安全柜一样,Ⅱ级生物安全柜也有气流流入前窗开口,被称作“进气流”,用来防止在微生物操作时可能生成的气溶胶从前窗逃逸。与Ⅰ级生物安全柜不同的是,未经过滤的进气流会在到达工作区域前被进风格栅俘获,因此试验品不会受到外界空气的污染。 Ⅱ级生物安全柜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经过HEPA过滤器过滤的垂直层流气流从安全柜顶部吹下,被称作“下沉气流”。下沉气流不断吹过安全柜工作区域,以保护柜中的试验品不被外界尘埃或细菌污染。
按照NSF49的中的规定,二级生物安全柜依照入口气流风速、排气方式和循环方式可分为4个级别:A1型,A2型(原B3型),B1型和B2型。所有的二级生物安全柜都可提供工作人员、环境和产品的保护。
A1型安全柜前窗气流速度最小量或测量平均值应至少为0.38m/s。70%气体通过HEPA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30%的气体通过排气口过滤排除。A2型安全柜前窗气流速度最小量或测量平均值应至少为0.5m/s。70%气体通过HEPA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30%的气体通过排气口过滤排除。A2型安全柜的负压环绕污染区域的设计,阻止了柜内物质的泄漏。
二级B型生物安全柜均为连接排气系统的安全柜。连接安全柜排气导管的风机连接紧急供应电源,目的在断电下仍可保持安全柜负压,以免危险气体泄漏如实验室。其前窗气流速度最小量或测量平均值应至少为0.5m/s(100fpm)。B1型70%气体通过排气口HEPA过滤器排除,30%的气体通过供气口HEPA过滤器再循环至工作区。B2型为100%全排型安全柜,无内部循环气流,可同时提供生物性和化学性的安全控制。
二级生物安全柜各柜体类型性能比
三级生物安全柜是为4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而设计的,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安全防护等级的安全柜。柜体完全气密,100%全排放式,所有气体不参与循环,工作人员通过连接在柜体的手套进行操作,俗称手套箱(Golve box),试验品通过双门的传递箱进出安全柜以确保不受污染,适用于高风险的生物试验。
在允许循环化学气体的操作条件下,可以使用外接排放管道盖(Exhaust Collar)的A2型二级生物安全柜。排放管道盖与一般硬管不同的是有可吸入空气的进气孔;排放管道盖与外排管道连接,然后接到一个外排风机。排放管道盖上的进气孔对于A2型二级生物安全柜通过内置风机保持进气流和下沉气流的平衡至关重要。如果使用密封的外接风管,进气流将会过强可能导致安全柜对产品的保护实效;而排放管道盖上的进气孔可以从室内吸入空气,而不会影响安全柜内的气流平衡。此条件只适用于微量有毒化学物质。
如果不允许循环化学气体,则必须使用装备硬管的B2型二级生物安全柜。由于B型安全柜不是独立平衡系统,它的内置风机只能制造下沉气流,安全柜依赖外排风机制造进气流。这种型号的安全柜在安装和维护时会较为复杂,因为外排风机必须与内置风机保持平衡,否则将导致对操作人员或产品的安全性能的失效。向左转|向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