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ergen: | Biotinylated nAra h 2 (Arachis hypogaea allergen 2) |
| Unit: | 1mg |
| Source: | Light roasted peanut flour (Runner cultivar) |
| Mol. Wt: | 17-19 kD doublet |
| Purification: | From delipidated peanut extract by multi-step chromatography. Purity on silver stained SDS-PAGE >95%. |
| Concentration: | See product insert. By Advanced Protein Assay (Cytoskeleton Inc., Denver, CO) |
| Formulation: | Preservative-free and carrier-free in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H 7.4. Sterile filtered. |
| Storage: | Store at -20ºC |
| Notes: | (1) Ara h 2 appears as a doublet (4). (2) Protect from exposure to light. (3) Avoid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 |
| PDB: | |
| Product Resources: | BiotinNatural Ara h 2 Certificate of Analysis |
| Allergens are provided for research and commercial use in vitro: not for human in vivo or therapeutic use. | |
| References: | |
Burks AW, Williams LW, Connaughton C, Cockrell G, O’Brien TJ, Helm RM.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cond major peanut allergen, Ara h II, with use of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 positive peanut challeng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2;90:962-9. | |
Sen M, Kopper R, Pons L, Abraham EC, Burks W, Bannon GA. Protein structur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eanut allergen stability and may determine immunodominant IgE-Binding epitopes. J Immunol 2002;169:882-7. | |
| Flinterman AE, van Hoofen E, den Hartog Jager CF, Koppelman S, Pasmans SG, Hoekstra MO, Bruijnzeel-Koomen CA, Knulst AC, Knol EF. Children with peanut allergy recognize predominantly Ara h2 and Ara h 6, which remains stable over time. Clin Exp Allergy 2007;37:1221-8.. | |
McDermott RA, Porterfield HS, El Mezayen R, Burks AW, Pons L, Schlichting DG, Solomon B, Redzic, JS, Harbeck RJ, Duncan MW, Hansen KC, Dreskin SC. Contribution of Ara h 2 to peanut-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mediated, cell activation. Clin Exp Allergy 2007;37:752-763. | |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科研人员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顾名思义,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术自问世以来,就有着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技术不断改进后,更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
一、与诺奖“擦肩而过”的CRISPR/Cas9技术
这不是CRISPR/Cas9这项明星技术第一次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之前,有着“豪华版”诺奖之称的“2015年度生命科学突破奖”颁发给了发现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Cas9”的两位美女科学家——珍妮弗·杜德娜和艾曼纽·夏邦杰。二人更是获得了2015年度化学领域的引文桂冠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曾被认为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
那CRISPR/Cas9到底是一项什么技术,为何能够获得如此这般青睐,又何以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发展成为生物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之一,并有近700篇相关论文发表?它将来又会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CRISPR/Cas9是继“锌指核酸内切酶(ZFN)”、“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之后出现的第三代“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与前两代技术相比,其成本低、制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点,让它迅速风靡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成为科研、医疗等领域的有效工具。
这种技术,以前曾被用来研究植物和蠕虫等,但直到现在才发现它对哺乳动物细胞也有效。
如果把这个思路用于医疗,使致病的基因“沉默”下来,不就可以治好许多疾病吗?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用RNA干扰使活体动物的致病基因“沉默”。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成功地利用这种核糖核酸干扰技术治愈了实验鼠的肝炎。如果进一步证实这种技术在人体内有效,将为许多疾病和感染提供新疗法。
在研究中,科学家干扰的目标是“凋亡相关蛋白质(FAs)基因”。这种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表面,它能够启动细胞的自杀程序,据认为,许多肝病是由于病毒、免疫系统失常或慢性酒精中毒激活了FAs基因所导致的。
研究人员给实验鼠尾部的血管注入旨在“沉默”FAs基因的小干扰RNA,发现有90%的肝细胞接收到了这种RNA分子,FAs蛋白质的产量变成原先的十分之一。随后,科学家给实验鼠注入大量FAs抗体,激活细胞自杀程序,模拟实验鼠患有严重肝炎的情形。
结果,未接受RNA干扰治疗的实验鼠有40%在3天内死亡。而40只接受过治疗的实验鼠有33只活了下来,10天后研究人员检查这些实验鼠的肝部,发现完全正常。
对于人来说,身体比老鼠大得多,血液循环系统也庞大。科学家目前正在寻找把小干扰RNA送到人体特定部位的方法,以便验证RNA干扰技术在人体中的效果。
在此,我只是抛砖引玉,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新的技术,希望对其感兴趣的同仁多多发表,也希望版主给予支持。
想用RNAiMAX或者lipo2000转染siRNA,但是看了下转染试剂的说明书和锐博的siRNA说明书,觉得分别对siRNA的用量描述差别挺大的呀,不知道到底该参考哪个呢。
以24孔板为例在siRNA说明书中写到,siRNA终浓度是50nM的话,加入浓度为20μM的siRNA1.25ul,每孔体积是500ul,那这样的话,每孔最终siRNA的量是25pmol。
但是在RNAiMAX或者是lipo2000说明书中,一个写的每孔siRNA用量是5pmol,一个是500ng,这与siRNA厂家所提供的量相差也太多了吧。
到底该看哪一个呢。
ps.一旦siRNA的量和体积确定下来之后,转染试剂的量和siRNA1:1的加就可以了吗?
请各位大神解答。
1.siRNA说明书中的用量,红线圈出
2.RNAIMAX说明书中siRNA的用量。
3.lipo2000说明书中siRNA用量
请有经验的战友指点,若可以最好能提供几篇应用动物进行RNA干扰研究的文章.
非常感谢!
分享到:
近年来,CRISPR/Cas9风暴席卷全球。这项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并催生了上千篇文章的发表。然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Technology Review》杂志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才是CRISPR技术的所有者?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一个月前,“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揭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和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因在CRISPR技术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获奖,且每人获得了300万美元的奖金。
这一领域的另一位风云人物,Broad研究院的张锋(Feng Zhang)虽然没有获得科学突破奖,但在今年4月获得了CRISPR/Cas9的首个专利。他的研究中心控制着这一技术的每个重要商业应用。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备受瞩目的奖项和专利为何会落入不同人的手中?究竟是谁发明了它?“这一领域的知识产权相当复杂,”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的CEO Rodger Novak谈道。Emmanuelle Charpentier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Tech Review的记者Antonio Regalado指出,张锋与Doudna共同创立了Editas Medicine公司,它获得了Broad的技术授权。不过,在张锋成功申请专利之后,Doudna就与该公司断绝了关系。她将她的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中)授予了另一家竞争性的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然而,让事情更加复杂的是,Charpentier又将她在同一专利申请中的权利出售给了CRISPR Therapeutics。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此外,围绕这一技术的科学信用,那也是错综复杂。2012年夏天,Doudna、Charpentier及她们的团队发表了一篇文章,证明CRISPR/Cas9系统可以作为一种可编程的DNA编辑工具。半年后,张锋博士以及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发表文章称它可应用于人类细胞,不久后,Doudna也发表了类似的结果。
但是,张锋表示他对Doudna和Charpentier的工作知之甚少。为了支持他的专利申请,他提交了实验室笔记本的照片,表示他在2012年年初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早于Doudna和Charpentier。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Charpentier表示:“我可以说的是,我和Jennifer Doudna是在我的实验室中开展研究。这里的一切都很夸张,因为这是一项人们很容易学会的技术。事情发生得太快了。”
Regalado在文中写道:“目前还没有CRISPR药物。但是如果CRISPR真的如科学家想象得那么重要,对这一基本技术的商业控制将价值数十亿美元。”也许,这场专利之战才刚刚开始。(生物通 薄荷)
本是小菜鸟,目前研究某个比较新的蛋白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需要抑制这个蛋白的表达看下游信号的表达情况,但是无论如何夜找不到抑制剂,做RNA干扰的话经费就超出预算了!急求各位大神,帮忙出个解决方案吧!非常感谢!
⒉特异性:Elbashir等和Brummel kamp等发现在21~23个碱基对中有1~2个碱基错配会大大降低对靶mRNA的降解效果。
⒊位置效应:Holen等根据人TF(tissue factor)不同的位置各合成了4组双链RNA来检测不同位置的双链RNA对基因沉默效率的影响。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中,hTF167i和hTF372i能够抑制85%~90%的基因活性,hTF562i只能抑制部分基因活性,而hTF478i则几乎没有抑制基因的活性。他们还以hTF167为中心依次相差3个碱基对在其左右各合成了几组双链RNA,有趣的是它们所能抑制该基因活性的能力以hTF167为中心依次递减。特别是hTF158i和 hTF161i只与hTF167i相距9个和6个碱基,但它们几乎没有抑制该基因活性的能力。结果还表明双链RNA对mRNA的结合部位有碱基偏好性,相对而言,GC含量较低的mRNA被沉默效果较好。
⒋竞争效应:Hoten等将10 nmol/L和30 nmol/L的hTF167i相比,两者的沉默基因效果无差异,但将20 nmol/L基因抑制效果很差的PSK314i和10 nmol/L的hTF167i相混和后,hTF167i产生的抑制效果明显降低。
⒌可传播性:在线虫中,双链RNA可以从起始位置传播到远的地方,甚至于全身。Feinberg 和Hunter在线虫细胞膜上发现一种跨膜蛋白SID1,它可以将双链RNA转运出细胞,因此系统性的RNAi包括了SID1介导的双链 RNA在细胞间的运输。但在果蝇上并未发现有此基因的同源物,因此在果蝇上通过注射产生的RNAi不能扩散。向左转|向右转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0/n7546/full/nature142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