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X荧光光谱仪分析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应用_蚂蚁淘,【正品极速】生物医学科研用品轻松购|ebiomall -蚂蚁淘商城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X荧光光谱仪分析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应用
来自 : mayitao

1、手持式光谱仪文物无损鉴定的数据库建立

目前文物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靠“眼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眼学”就是借助考古和实践经验,用目测、手摸等方法来鉴定文物,这种方法经常会夹杂主观的因素。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文物鉴定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例如周伟强,杨军昌对陕西西周遗址的一个清代墓葬填土中发现的青花瓷和耀窑宋瓷残品的釉质、胎体做了XRF分析,在不损伤器物的前提下提取了文物的元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量或痕量特征元素的大型数据,据此可进行古瓷探源及辨别真伪的研究工作。

2、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

随着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出现及逐渐成熟,目前EDXRF探针zui小照射面的直径为40Lm,WDXRF探针zui小照射面的直径为250Lm,SRXRF探针zui小照射面积的为10Lm@10Lm,使得对物体表面或鞘面进行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成为可能,并日益受到重视。例如,杨益民等用SRXRF探针技术对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釉面作了局部面扫描分析,作出13个元素峰面积的三维变化图,发现Cr、Mn和Fe三者变化趋势十分接近,而黄色斑点与此3个元素有关。这对研究进口青料形成黄色斑点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3、手持式光谱仪微区分析

文物特性的研究,目前已经从宏观发展到微观,文物的微结构和微区的成分分析已经成为科技考古的焦点。例如,有些瓷釉是分相析晶釉,迫切需要2个液相和析晶中的成分,这对研究成釉的机理和釉的呈色原因至关重要。李伟东等用透射电镜上所带的能量色散电子探针分析了邛崃窑青瓷釉中孤立相和连续相的成分,孤立液滴相富Si,连续相富含Ca,Mg。少量的杂质P、Ti和Fe也富集在连续相中,起促进分相的作用。Al抑制分相,避免粗大分相的形成。

4、化学态分析

在古陶瓷研究中,色釉瓷呈色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古陶瓷家和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影响釉色zui关键的因素是致色元素及其烧成工艺。目前,瓷釉呈色机制的探索主要基于呈色元素的分析,基本上属于化学元素层次的分析。而实际上,致色元素的价态与瓷釉呈色机制的关系更为密切。李国霞等研究汝瓷着色机理时发现,釉中的Fe2+/Fe3+比值决定汝瓷釉的颜色。比值在1192~2113,釉色的主波长在600~570nm,釉呈豆绿色。比值在2172~3118,釉色的主波长540~520nm,釉呈粉青色。比值在3135~3165,釉色的主波长在490~430nm,釉呈天青色。随着Fe2+/Fe3+比值的增大,釉色由豆绿色向天青色变化。

5、手持式光谱仪轻元素分析

考古文物除了无机物就是有机物,如竹、木、漆器、纸张、皮革、皮毛、丝麻棉织品和古生物遗存等都是有机物。对这些有机遗存的科学分析是考古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例如分析骨骼中的氟(F)和氮(N)含量、可以对人和动物的遗骨进行断代,因为骨骼中的含氟量随时代的增长而增长,含氮量随时代的增长而减少。竹、木、漆器、古纸张、古字画的鉴定和保护,古皮革、古皮毛、古丝麻棉织品、古生物骨骼等有机文物的保护,都要进行成分分析。因此,成分分析在考古中的使用和研究将有非常广阔的空间。罗立强的一篇文章中阐述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原位分析是目前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在考古和鉴定文物得到了广泛应用,绘画、银器、手稿、墨水及雕刻品等现场分析中的应用呈上升趋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未经蚂蚁淘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