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view:
ALK or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is a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that was originally identified as a member of the insulin receptor subfamily that acquires transforming capability when truncated and fused to NPM (nucleophosmin) in the t(2;5)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 associated with ALCL Many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leading to enhanced ALK activity have been described and are implicated in a number of cancer types (1). In the nervous system, ALK in the presence of ligand appears essential for axonal guidance, whereas in the absence of ligand, ALK expression can lead to developmental neuronal apoptosis (2).
Gene Aliases:
ALK (Ki-1), CD246, NBLST3, TFG/ALK
Genbank Number:
NM_004304
References:
1. Palmer R H, et al: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signalling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Biochem J. 2009 May 27;420(3):345-61.2. Allouche M: ALK is a novel dependence receptor: potential implications in development and cancer. Cell Cycle. 2007 Jul 1;6(13):1533-8.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根据磷酸化的底物不同,可将蛋白激酶分为组蛋白蛋白激酶、酪蛋白蛋白激酶等,但由于蛋白激酶可磷酸化底物的多样化,这种分法很不确切,已经被根据底物磷酸化氨基酸的分类方法所取代,有些如酪蛋白蛋白激酶,只是由于习惯而一直被沿用下来。根据有无调节物将蛋白激酶分为信使依赖的蛋白激酶和非信使依赖的蛋白激酶,有些信使依赖的蛋白激酶的首字母缩略词已为人们所接受,如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钙和磷脂依赖的蛋白激酶PKC以及钙依赖钙调素不依赖的蛋白激酶CDPK等,它们彼此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关关系。
也有人认为:蛋白激酶在信号转导中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活性,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绝大多数信号通路组分可逆激活的共同机制,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后具有活性,有些则在去磷酸化后具有活性;其二是通过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使信号逐级放大,引起细胞反应.
1、纳豆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l 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单链多肽酶),分子量为27728道尔顿。
2、纳豆激酶在温度超过80℃时迅速变性失活,但反复冻融对其影响不大。
3、纳豆激酶在PH值从7升至12时,10min内稳定;PH值低于5时,迅速变性失活。胃酸环境中的PH值只有1.2到2之间,纳豆激酶根本无法通过。
4、纳豆激酶与粘性物质混合后,在PH值2-3的酸性环境中,还能保持不超过7.5%的活性。
5、纳豆激酶是大分子的单链多肽酶,可被肠道消化液(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肠液等)分解成氨基酸片段或分子量更小的肽链。
纳豆一词源于日本,是日本发酵食品,源自中国的咸豆豉,但并非中国豆豉,而是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较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磷酸肌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是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的一种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都出现得早。
临床意义:
(1)心肌梗塞后,CPK较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特异性高,但持续时间短,2-4天恢复正常。
(2)病毒性心肌炎,CPK也可升高,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以及肌肉损伤时CPK也可升高。
(4)严重的心绞痛、心包炎、房颤、脑血管意外、脑膜炎以及心脏手术等,CPK可见升高。
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根据目前已经测定的兔、人、鸡、鼠肌酸激酶的一级结构[3-6],M型亚基由3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质量为43 KDa左右,分子内有8个巯基,但无二硫键。大熊猫肌肉型肌酸激酶也是二聚体酶,每个亚基由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2 KDa[7]。向左转|向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