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lights
- Easy purification of high-quality DNA from whole blood, buffy coat, swabs, or cultured cells.
- Protocol excludes the use of Proteinase K and organic denaturants for biofluid and cell samples.
- Eluted, inhibitor-free DNA is ideal for PCR, endonuclease digestion, bisulfite conversion/methylation detection, sequencing, genotyping, etc.
Description
Elution Volume | ≥ 25 µl |
---|---|
Equipment | Microcentrifuge, vortex, centrifuge w/ microplate carriers |
Purity | High-quality DNA is eluted with DNA Elution Buffer or water. DNA is especially well suited for PCR and other downstream applications. A260/A280>1.8 |
Sample Source | Whole blood, plasma, serumcultured cells, buccal cells, tissue already digested with Proteinase K or mechanically homogenized from human, mouse, rat, etc. are effectively processed using this kit. |
Size Range | Capable of recovering genomic DNA up to and above 40 kb. In most instances, mitochondrial DNA and viral DNA (if present) will also be recovered |
Workflow | Unique lysis buffer system omits the need for Proteinase K digestion for biological fluids and cell culture samples. |
Yield | Up to 5 µg/well total DNA is eluted into ≥30 µl DNA Elution Buffer or water. Human whole blood yields 3-7 µg DNA per 100 µl blood sampled. Mammalian tissues already homogenized will yield 1-3 µg DNA per mg. |
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Quick-DNA and Quick-DNA Plus kits?
The Quick-DNA is optimized for cells, soft tissues, and homogenized/digested samples using a single lysis/binding buffer. The Quick-DNA Plus kits contain an optimized Proteinase K for processing a wider variety of sample inputs, such as cells, blood, tissues, etc. The upgraded Quick-DNA Plus typically recovers more DNA.
Q2: I’m seeing some yield inconsistencies with my blood samples, what’s happening?
White blood cells, which are the major source of genomic DNA in blood, easily and quickly settles. Mix the blood sample well prior to taking an aliquot for purification.
Q3: Can the Quick-DNA kit be used with bacterial samples?
E. coli cells are easy-to-lyse and can be processed directly. For other microbes, additional pretreatment (e.g. enzymatic digestion or mechanical lysis) can be implemented and then processed with the Quick-DNA Kit. Alternatively, for an all-inclusive kit to process all microbes, use any of Zymo Research’s Environmental Kits (e.g. Quick-DNA Fungal/Bacterial, Quick-DNA Fecal/Soil, ZymoBIOMICS DNA, etc.) for DNA isolation.
Q4: Can I use the Quick-DNA kit to clean-up previously isolated DNA?
No, the kit is designed for direct use with biological samples. For clean-up of isolated DNA, please use the Genomic DNA Clean & Concentrator or the DNA Clean & Concentrator kits.
Q5: Can Quick-DNA process crude lysates?
Yes, add 4 volumes of Genomic Lysis Buffer to 1 volume of crude lysate, homogenized, or digested sample (see Cell Suspensions and Proteinase K Digested Samples) and proceed with the remainder of the protocol.
Q6: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dding beta-mercaptoethanol? Can this step be substituted or omitted?
Beta-mercaptoethanol is a reducing agent that helps break down proteins and improves DNA recovery and purity. Addition of beta-mercaptoethanol is recommended to enhance sample lysis, but can be substituted with dithiothreitol (DTT, final concentration of 10 mM) or omitted.
Q7: Is it possible to add an RNase A treatment to the protocol?
The Quick-DNA kits recover RNA-free genomic DNA. The selective chemistry allows for binding of double stranded DNA to the column and for RNA to flow through. No RNase A treatment is required when processing samples within kit specifications.
Q8: What are the expected yields for each sample type?
Keep in mind that there is sample to sample variability.
Sample Type | Input Amount | Expected Yield |
---|---|---|
Eukaryotic Cells | 1x106 Cells | 5-6 µg |
Skeletal, Heart, Lung, Brain Tissue | 1 mg | 1-3 µg |
Liver and Kidney Tissue | 1 mg | 3-5 µg |
Human Whole Blood | 100 µl | 5-7 µg |
Cat # | Name | Size | Price | |
---|---|---|---|---|
D3004-4-50 | DNA Elution Buffer | 50 ml | $32.00 | |
D3004-5-50 | DNA Pre-Wash Buffer | 50 ml | $26.00 | |
D3004-1-100 | Genomic Lysis Buffer | 100 ml | $60.00 | |
D3004-2-100 | g-DNA Wash Buffer | 100 ml | $30.00 | |
D3004-4-10 | DNA Elution Buffer | 10 ml | $14.00 | |
C2003 | Elution Plate | 2 Plates | $19.00 | |
C2002 | Collection Plate | 2 Plates | $22.00 | |
C2001 | Silicon-A Plate | 2 Plates | $129.00 |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当然抗菌药中也不全都是抗生素,还有一部分是人工合成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如SMZ)、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硝基呋喃类(如痢特灵)、硝基咪唑类(如替硝唑)、恶唑烷酮类(如利奈唑胺)抗菌药。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抗生素--结核细胞
过节了,我随同家人到农村的老家去看看,顺便也参观了一些县乡的卫生医疗单位--卫生所和卫生院,结果对于抗生素应用的现状,着实大为吃惊.在一些乡卫生所,凡是有了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点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在一个诊所,一个年轻的小医生告诉一个老人,说:"大爷,你感冒了,我先给您静点点青霉素吧,点了就好了,先别用太好的药品,如先锋霉素,小病用了太好的药,将来有了大病就得总用好药品了......"结果那位老人感激的说:"好 好". 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当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生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生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 我对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到是了解些.虽然这种大家看起来好像医生不论病情,随便乱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基层比比皆是,从那态度和蔼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我绝对能排除他们是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坑害患者的设想.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但是,如果经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是细菌合并性感染,那么,在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心理效应对表情好转也有好处,只是考虑副作用,本人不支持这种方法而已。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 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 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抗生素
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难以容忍的是,目前的一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不大懂得医疗的人们去滥用抗生素.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广告--"严迪治疗感冒",这就是一个误导人们的广告. 严迪又叫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就是地地道道的抗生素,他根本就不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早期症状.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目前针对病毒,人类尚无任何药品敢说能够准确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毒,感冒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只有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了,才可以应用抗生素.这个例子子就是抗生素滥用也有社会原因.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环境里,甚至近些年来我们食用的大量的肉食产品和水产品中,据说也常常应用了抗生素,这是多么的可怕呀.比如:我所知道有很多的养鸡专业户,到处用不法渠道从医院和医药公司收购大量过期待销毁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每天都定时拆开来倒在一个盆子里,往成群的鸡舍里抛洒,结果有的鸡雏能捡食好几片.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使得小鸡在短短的34天就出栏上了人们的餐桌, 所以自从我知道以后,从来再也不敢吃市场卖的白条鸡了,因为我觉得那些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味道,令人做呕.
药品使用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如果超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很容易导致女性患上霉菌性阴道炎。武警总医院妇产科王黎娜主任解释说,阴道炎的产生并不完全由于个人卫生没做好,过量服用抗生素也一样可能导致阴部炎症产生。事实上,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破坏体内细菌群落的平衡。 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使用一种强力抗生素超过一周,女性中会有近一半的人发生霉菌感染。其实,健康女性的阴道本来就有“自洁”的能力,阴道中存在一种乳酸杆菌,可以始终保持阴道内环境呈适度酸性,这样,习惯生长在碱性环境中的霉菌,正常情况下,在这里就不能生存。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阴道中的乳酸菌受抑制,失去对霉菌的拮抗作用,扰乱阴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变阴道的微环境,从而使细菌病原体迅速繁殖,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目前,一些女性在药物的使用上盲目追求高档次,往往迷信进口抗生素,造成小感冒引发严重的真菌、霉菌感染。对此,王主任提示广大女性朋友,一定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更应少用,如果根据病情必须使用抗生素,建议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一周。另外,一旦感染阴道炎,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医院就诊,一般情况下,根据医生指导,坚持合理用药,病情很快就会好转
百度百科
专门找了一下植物抗生素,我所知道的是大蒜,鱼腥草,黄连。
分享一下中药方子
1、呼吸道感染: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
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常会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甚至肺炎。现代药理学发现,金银花等对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金银花能宣散风热,连翘能散结、消肿,鱼腥草可清热解毒。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吐黄痰等症状时,一般可以选择含有金银花的药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但要注意的是,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等症状时不宜用。
2、肠道感染:用黄连、黄柏、白头翁
细菌性腹泻,可以用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药物。现代研究发现,黄连等对引起腹泻的上述细菌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出现粪便恶臭、便黄而黏、腹痛等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头翁汤,它由黄连、白头翁、黄柏组成。也可以使用黄连素片等含有黄连的中成药。
但需提醒的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应在明确是上述细菌引起的腹泻时才可使用。并且,如果同时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应马上就医。
3、尿路感染:用海金沙、车前子
尿路感染在细菌感染中较常见。海金沙、车前子等能利水通淋、清热解毒,对肠杆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服用车前子、海金沙等组成的中药汤剂鱼败银海汤,或尿感宁冲剂、三金片等中成药,可治疗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下腹胀痛等。但是,孕妇不宜服用。
4、皮肤感染:用马齿苋、蒲公英
马齿苋、蒲公英等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疮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马齿苋洗方,它由马齿苋、蒲公英、如意草、白矾等组成。但脾胃虚;弱、大便泄泻者及孕妇不宜用。
5、阴道炎:用苦参、蛇床子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中霉菌和细菌性感染是常见病因。霉菌主要是白色念球菌,细菌有B型链球菌等。
苦参、蛇床子等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现代许多妇科外用洗剂或栓剂如复方苦参栓等均含上述成分。
有错误的地方,希望批评指正。
有些抗生素对肾脏、肝脏、甚至心脏等其它器官有毒害作用,说明书上都有注意事项,这个一定要遵循医嘱。
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奎诺酮类\大内环脂类等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生长,抗细菌在人体内的感染,但是每一种抗生素都有它的毒副作用,一是产生过敏反映(危及生命)二是耐药作用使细菌产生变异和耐药.因此不能乱用抗生素.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在动物生产中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疼痛;避免继发性感染;避免流行病的发生;稳定肠道微生物菌落;增强动物的生理代谢性能,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饲料利用率。
1.抗生素的抑菌杀菌机制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菌菌体的代谢过程,改变细菌细胞的菌体形态而发挥其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干扰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细胞壁中含有肽聚糖(黏肽),如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组成中肽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中肽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1%-10%。青霉素、杆菌肽、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作用于细胞壁肽聚糖合成的不同阶段,使细胞壁缺损,抗渗透压能力降低,引起菌体变形、破裂而死亡。
(2)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多肽类抗生素如多黏菌素E、短杆菌肽S等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能降低细菌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甚至破坏膜的结构,结果使氨基酸、单糖、无机盐离子等外漏,影响细胞正常代谢,致使细菌死亡。多烯类抗生素,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能选择性作用于细胞膜含固醇的微生物,与膜结合后形成膜-多烯化合物,引起细胞质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胞内代谢物外泄而使细胞死亡。
(3)影响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氨基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均可影响病原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但它们的作用点和作用环节各不相同。如大多数氨基苷类抗生素都能阻碍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四环素类抗生素则阻断肽链长延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制肽链的移位反应。
(4)抑制核酸合成 某些抗生素(如放线菌)能和DNA结合,使DNA失去模板功能,从而抑制它的复制和转录,而有些抗生素(如利福霉素)是通过与细菌RNA聚合酶的结合而抑制转录的起始。
2.抗生素的促生长机理抗生素的促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 有以下几种解释。
(1)影响肠壁的组织结构饲用抗生素可使小肠重量变轻,肠壁变薄、肠绒毛变长,从而使营养物质在肠内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2)抑制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系主要以两种方式之一实现:①限制细菌的生长代谢,从而减少细菌与宿主间营养物质的竞争;②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此外,抗生素能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促进有益菌对营养物质的合成,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状态。
(3)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外来抗原引发的动物免疫反应可以导致动物生长速度降低,耗料量增加。某些抗生素能修饰和杀来多种抗原,减少外来抗原的作用,降低动物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从而减少某种抑制因子或抗生长因子的数量,最终导致促进分解代谢物质的释放量减少或促生长因子活性增加,改变动物肌肉的组成,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4)影响营养物质代谢,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大量的研究表明,抗生素具有节省B族维生素、改善蛋白质的代谢、促进氮沉积、促进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有研究表明,动物体增重下降与饲料能量物质的消化吸收密切相关,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后,可以改善肠道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动物增重速度、改善饲料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