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IMMUNOSTEP|_蚂蚁淘,【正品极速】生物医学科研用品轻松购|ebiomall -蚂蚁淘商城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IMMUNOSTEP|
来自 : 蚂蚁淘

分子生物学产品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
原因
解决办法
DNA完全没有被内切酶切割
1)内切酶失活
标准底物检测酶活性
2)DNA不纯,含有SDS,酚,EDTA等内切酶抑制因子
将DNA过柱纯化,乙醇沉淀DNA
3)条件不适(试剂、温度)
检查反应系统是否最佳
4)DNA酶切位点上的碱基被甲基化
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同裂酶酶解,重新将质粒DNA转化至dcm-,dam-基因型的细菌菌株
5)DNA酶切位点上没有甲基化(如DpnI)
换用不同切割非甲基化位点的同裂酶消化DNA(如San3AI代替DpnI),重新将质粒转至dcm+dam+菌株中扩增
6)DNA位点上存在其它修饰
将DNA底物与λDAN混匀进行切割验证
7)DNA不存在该酶识别顺序
换用其它的酶切割DNA或过量酶消化进行验证
DNA切割不完全
1)内切酶活性下降
用5-10倍量过量消化
2)内切酶稀释不正确
用酶贮藏液或反应缓冲液稀释酶
3)DNA不纯,反应条件不佳
同上
4)内切酶识别的DNA位点上的碱基被甲基化或存在其它修饰
同上
5)部分DNA溶液粘在管壁上
反应前离心数秒
6)内切酶溶液粘度大,取样不准
将内切酶稀释,增大取样体积
7)酶切后DNA粘末端退火
电泳前将样品置65℃保温5-10分钟,取出后置冰浴骤冷
8)由于反应溶液、温度、强烈振荡使内切酶变性
使用标准反应缓冲液及温度,避免强烈振荡
9)过度稀释使酶活性降低
适当稀释酶液,反应液稀释的酶不能贮藏
10)反应条件不适
使用最佳反应体系
11)识别位点两侧插入了可影响酶切效率的核酸顺序
加大酶量5-10倍
DNA片段数目多于理伦值
1)内切酶星状活性
检查反应条件:甘油浓度大于12%,盐度过低,Mn2+的存在及酶:DNA值过大均均可导致星状活性,降低酶的用量
2)其它内切酶污染
用λDNA作底物检查酶切结果
3)底物中含其它DNA杂质
电泳检查DNA,换用其它酶切,纯化DNA片段
酶切后没有观察到DNA片段的存在
1)DNA定量错误(如RNA含量较高)
用RNA酶A(无DNA酶)100ug/ml消化DNA样,酚抽提后沉淀溶解,定量
2)在酶切反应液中形成非特异的沉淀
在反应前透析DNA样品或用酒精沉淀二次
内切酶保存期内快速失活
1)保存温度不合适
内切酶贮藏在含50%甘油的贮藏液中,应在-20℃低温保存
2)以稀释形式保存
稀释酶液不宜长期存放,应一次使用
3)贮藏缓冲液不适当
使用厂家推荐的贮藏缓冲液
4)低蛋白浓度
内切酶与500ug/ml的BSA一起保存
电泳后DNA片段的带型弥散,不均一
1)DNA上结合有蛋白质
电泳前上样液65℃加热5min,并加入0.1%的SDS,酚/氯仿抽提纯化
2)内切酶中含有DNA外切酶
减少酶用量或消化时间,换用新包装的酶
酶切后的DNA片段连接效率低
1)含磷酸盐的浓度高
透析,乙醇沉淀去除磷酸盐
2)内切酶失活不全或含有ATP酶
延长灭活时间或用酚抽提,乙醇沉淀回收DNA
3)平末端连接
加大T4DNALigase用量
4)外切酶污染
减少酶用量,缩短保温时间,酚抽提回收DNA
5)连接缓冲液不合适
重新配制连接缓冲液
三、DNA分子量标准问题分析:
问题
原因
解决办法
带弱或无DNA带
1)上样DNA的量不够
增加DNA的上样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琼脂糖电泳灵敏度稍高
2)DNA降解
避免DNA的核酸酶污染
3)DNA走出凝胶
减短电泳时间,降低电压,增强凝胶浓度
4)对于EB染色的DNA,所用紫外光源不合适
应用短波长(254nm),紫外灯增强灵敏度
DNA带缺失
1)小DNA带走出凝胶
减短电泳时间,降低电压,增强凝胶浓度
2)分子大小相近的DNA带不易分辨
增加电泳时间,核准正确的凝胶浓度
3)DNA变性
电泳前请勿高温加热DNA链,以20mMNaClBuffer稀释DNA
4)巨大DNA链,凝胶电泳不合适
在脉冲电声凝胶电泳上分析
DNA带模糊
1)DNA降解
避免核酸酶污染
2)DNA上样量过多
减少凝胶中DNA上样量
3)所用电泳条件不合适
电泳时电压不应超过20V/cm,温度<30℃,巨大DNA链,温度应<15℃,核查所用电泳缓冲液是否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4)DNA样含盐过高
电泳前通过乙醇沉淀去除过多的盐
5)有蛋白污染
电泳前酚抽提去除蛋白
6)DNA变性
电泳前勿加热,用20mMNaCl缓冲液稀释DNA
不规则DNA带迁移
1)对于λ/HindIII片段COS位点复性
电泳前加热DNA65℃加热5-10分钟,然后在冰上冷却5分钟
2)电泳条件不合适
电泳电压不超过20V/cm,温度<30℃,电泳缓冲液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3)DNA变性
以20mMNaClBuffer稀释DNA,电泳前勿加热
以λ/HindIII为代表的λDNA酶切片段用作电泳分析中的分子量标准,会发现电泳后分子量条带不对的问题,解释原因如下:在LamBDaDNA分子的左右臂存在着12个碱基组成的具有互补顺序的单链突出端-COS位点,COS位点的退火复性,在λDNA片段电泳分离时会出现问题,含左右臂片段在胶上应出现的地方条带会减弱或完全看不到,而复性的左右臂片段会结合成大的片段,即在较大的分子量区域内产生一个额外的条带,这就造成了不正常的带型。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是在电泳之前,把DNA分子量标准67℃加热约10分钟,然后立即放入冰浴中骤冷,待样品冷却后上样。这样即可解离复性的粘性末端,使电泳过程DNA片段形成正常的带型分布。四、凝胶电泳操作注意事项:1.缓冲系统:在没有离子存在时,电导率最小,DNA不迁移,或迁移极慢,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电导很高并产热,可能导致DNA变性,因此应注意缓冲液的使用是否正确。长时间高压电泳时,常更新缓冲液或在两槽间进行缓冲液的循环是可取的。2.琼脂糖: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琼脂糖,其杂质含量不同,影响DNA的迁移及荧光背景的强度,应有选择地使用。3.凝胶的制备:凝胶中所加缓冲液应与电泳槽中的相一致,溶解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免倒入前凝固结块。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现气泡,影响电泳结果。4.样品加入量:一般情况下,0.5cm宽的梳子可加0.5ug的DNA量,加样量的多少依据加样孔的大小及DNA中片段的数量和大小而定,过多的量会造成加样孔超载,从而导致拖尾和弥散,对于较大的DNA此现象更明显。5.电泳系统的变化会影响DNA的迁移,加入DNA标准参照物进行判定是必要的。6.DNA样品中盐浓度会影响DNA的迁移率,平行对照样品应使用同样的缓冲条件以消除这种影响。7.DNA迁移率取决于琼脂糖凝胶的浓度,迁移分子的形状及大小。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胶有可能分辨范围广泛的DNA分子,制备琼脂糖凝胶可根据DNA分子的范围来决定凝胶的浓度。小片段的DNA电泳应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提高分辨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未经蚂蚁淘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