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PicoPLEX Gold Single Cell DNA-Seq Kit (PicoPLEX Gold) is designed to generate high-quality DNA libraries from single cells for sequencing on Illumina platforms. The kit is based on our patented PicoPLEX technology and is optimized for the reproducible detection of 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 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 (SNVs), indels, and small structural variants. The PicoPLEX Gold kit outperforms the leading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DA) technology for SNV detection.
The PicoPLEX Gold Single Cell DNA-Seq Kit has been reconfigured from the original versions of PicoPLEX kits and does not include indexes. Compatible index kits are described below and can be purchased here.
The PicoPLEX Gold Single Cell DNA-Seq Kit (PicoPLEX Gold) is designed to generate high-quality DNA libraries from single cells for sequencing on Illumina platforms. The kit is based on our patented PicoPLEX technology and is optimized for the reproducible detection of copy number variants (CNVs), 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 (SNVs), indels, and small structural variants. The PicoPLEX Gold kit outperforms the leading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DA) technology for SNV detection.
The PicoPLEX Gold Single Cell DNA-Seq Kit has been reconfigured from the original versions of PicoPLEX kits and does not include indexes. Compatible index kits are described below and can be purchased here.
PicoPLEX WGA (PicoPLEX) quasi-random priming technology is 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for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WGA) for subsequent detection of CNVs in fixed or unfixed single cells. Initially, PicoPLEX chemistry was created for the reproducible detection of aneuploidies and CNVs. To address the need for accurate detection of SNVs, we further optimized the PicoPLEX WGA chemistry using enzymes, primers, and protocols that improve sequencing coverage, uniformity, and accuracy while increasing the resolution for CNVs, SNVs, indels, and other small structural variants while retaining reproducibility.
The enhanced chemistry named PicoPLEX Gold is a single-cell library prep kit with a simple, four-step protocol to convert fixed or unfixed single cells into NGS libraries in under three hours with minimum hands-on time.
DNA HT Dual Index kits
DNA HT Dual Index kits are designed for use with ThruPLEX and PicoPLEX library preparation kits to construct libraries for multiplexed sequencing on Illumina sequencers. These kits contain indexed PCR primers carrying the Illumina Nextera® XT v2 index sequences and offer a total of 384 dual indexes for multiplexing of up to 384 samples. The indexed PCR primers are supplied pre-dispensed in four different barcoded index plates, each of which contains one-fourth of the possible dual index combinations (Cat. # R400660–R400663); or in a set of 24 individual tubes, each containing a different dual index combination (Cat. # R400664). Each dual index tube (24N) contains sufficient volume for up to two uses. Each well of a dual index plate (96N Sets A–D) contains sufficient volume for a single use.
DNA Unique Dual Index kits
DNA Unique Dual Index kits are designed for use with ThruPLEX and PicoPLEX library preparation kits to construct libraries for multiplexed sequencing on Illumina sequencers. These kits contain indexed PCR primers carrying the "IDT for Illumina UD" index sequences and offer a total of 96 dual indexes for multiplexing of up to 96 samples. The indexed PCR primers are supplied pre-dispensed in four different sets of 24 individual tubes, each of which contains one-fourth of the possible dual index combinations (Cat. Nos. R400665–R400668). Each dual index tube (24U Sets A–D) contains sufficient volume for up to two uses.
DNA Single Index kits
DNA Single Index kits are designed for use with ThruPLEX and PicoPLEX library preparation kits to construct libraries for multiplexed sequencing on Illumina sequencers. These kits contain indexed PCR primers carrying the "TruSeq LT set A" index sequences and offer a total of 12 single indexes for multiplexing of up to 12 samples. The indexed PCR primers are supplied pre-dispensed in four different sets of 12 individual tubes, each containing a different index sequence (Cat. Nos. R400695 and R400697). Each single index tube (12S Sets A–B) contains sufficient volume for up to eight uses.
ebiomall.com






>
>
>
>
>
>
>
>
>
>
>
1. Superscipt II—RT合成第一链:
1. 在一RNase-free的0.2ml PCR管中,加入
xul mRNA(大约500ng)
1ul Xho I Primer(1.4ug/ul)
(5’ GAGAGAGAGAGAGAGAGAGAACTAGTCTCGAGTTTTTTTTTTTTTTTTTT…3’)
11-x ul RNase-free water
(大于500ng mRNA 分n管(500ng/tube)合成第一链, 第一链合成完毕后将n管合成一管进行第二链合成.)
2. 混匀后,70℃反应10分钟;
3. 反应完成后,立刻将反应体系置于冰上5min;
4. 稍微离心一下,顺序加入以下试剂:
4ul 5×first strand buffer
2ul 0.1M DTT
1ul 10mM dNTP(自己配制)
5. 混匀,稍微离心反应物之后,42℃放置2分钟;
6. 反应完成,趁热加入1 ul Superscipt II—RT,混匀;
7. 42℃反应50分钟,然后70℃,15分钟灭活反转录酶.
2. cDNA第二链的合成
1. 第一链反应完成后,取2ul一链产物-20℃冰箱中保存,待电泳检测。其余的产物合并,混匀,然后顺序加入下列试剂(promega):
20ul 10×DNA Polymerase I buffer
6ul 10mM dNTP(自己配制)
xul dd H2O
1ul RNase H(2U/ul)
10ul DNA Polymerase I(10U/ul)
总体系为200ul;
2. 混匀后,16℃反应2.5小时;
3. 70℃灭活10分钟;
4. 反应完成后,得到200ul cDNA第二链反应体系,将此体系置于冰上;
5.取2ul二链产物,同保存的一链产物一起电泳鉴定。同时上1kb ladder,确定双链的大小范围。
注:一链,二链的电泳图是smear,且二链稍比一链大一些。
3. 双链cDNA末端补平
1. 在第二链反应体系中,顺序加入下列试剂(promega):
6ul 10mM dNTP
2ul T4 DNA Polymerase(8.7U/ul)
2ul BSA(10mg/ml)
2. 稍微离心混匀反应物, 37℃反应至少30分钟,然后75℃灭活10分钟;
3. 加入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剧烈振荡后,常温下13000g离心5分钟;
4. 离心后,吸取上清于另一1.5ml eppendof管中,加入等体积氯仿,上下颠倒几次混匀后,常温下13000g离心5分钟;
5. 吸取上清至另一eppendof管,加入1/10V3M NaAc(PH5.2)和2.5V预冷的无水乙醇,混匀,-20℃放置过夜以沉淀双链cDNA;
6. 第二日,将昨日沉淀物在4℃,13000g离心60分钟以充分沉淀双链cDNA;
7.离心完毕,弃上清,加入1ml 70%乙醇洗涤沉淀,常温下13000g离心5分钟;
8.离心完毕,弃上清,干燥沉淀至无乙醇气味.
注:第3,第4步可以用PCR 纯化试剂盒代替。
PCR纯化试剂盒操作流程:
1.溶液PE使用前应加入适量体积95%-100%的乙醇,混匀。
2.向200ul二链补平产物中加入5倍体积的buffer PB,混匀。
3.加入spin column中,13000rpm离心1min。
4.加入0.75ml buffer PE,13000rpm离心1min。
5.13000rpm,再离心1min。
6.将spin column放入一新的离心管中,加入50ul buffer EB,静置10min。
7.13000rpm离心2min。
8.加入30ul buffer EB,静置10min。
9.13000rpm离心2min。
10.加入1/10体积3M的NaAc,2.5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20℃沉淀过夜。
4 EcoR I adaptor 加接
1. 往双链cDNA沉淀中加入9ul EcoR I adaptor(400ng/ul),4℃至少放置30分钟以充分溶解cDNA沉淀;
2. 溶解完成后,顺序加入下列试剂:
1.2ul 10×Ligase Buffer
1ul 10mM rATP
1 ul T4 DNA Ligase(4U/ul)
3. 混匀后,4℃连接3days,或者8℃过夜连接;
5 双链cDNA末端的磷酸化及Xho I酶切
1. 连接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体系70℃放置15分钟灭活T4 DNA Ligase;
2. 稍微离心使反应物集中至管底,室温下放置5分钟,然后加入下列试剂:
1ul 10×Ligase Buffer
1ul 10mM rATP
6ul dd H2O
1ul T4 PNK(10U/ul)
3. 37℃反应30分钟,然后70℃灭活15分钟;
4. 稍微离心使反应物集中至管底;
5. 室温放置5分钟;然后加入下列试剂:
4ul Xho 10×Buffer
2ul BSA
5ul ddH2O
8ul Xho I (10U/ul)
6. 37℃反应1.5小时,然后65℃灭活酶10分钟;
7. 反应完成,双链cDNA合成完毕。置于4℃准备回收。
6.胶回收cDNA
1.配制小胶数板(每个样品一板):1%琼脂糖凝胶,2ul EB/300ml 胶
2.取4℃保存样品上样,40ul/孔。
3.电泳50V;1hr
4.紫外灯下分别切下500~1kb、1.0-2.0kb及2.0-4.0kb cDNA 片段.,分别放入已做标记的1.5ml离心管中。
5.称取胶重,加入三倍体积buffer QXI(例如,100mg胶中加入300ul buffer QXI)
6.50℃ 水浴数分钟,至胶完全融化。用手指弹 QIAEX II 使重悬,每管中加入5ul QIAEXII
7.50℃ 水浴10min,每隔2min 取出颠倒混匀数次,使QIAEX II 保持悬浮
8.4℃,13000rpm,30sec。(弃上清,离心机中甩一下,吸取上清)
9.加入500ul buffer QXI,轻弹管底使QIAEX II 重悬
10. 离心并去上清(同操作8)
11. 加入500ul buffer PE,重悬QIAEX II,离心30sec,去上清
12. 再加入500ul buffer PE,重悬QIAEX II,离心30sec,弃上清,离心机中甩一下,吸去上清
13. 超净台上吹干(至无乙醇味),加入10ul elution buffer,重悬QIAEX II,静置5min,13000rpm,30sec。吸上清,冰上放置。
14. 取1ul上清上样电泳,同时做分子量标准(1kb ladder)及DNA含量标准(10ng,20ng)作对照。
15. 将收回的cDNA置于-20℃内保存,据电泳结果,取适量DNA进行连接。
注意事项:
1.胶回收前电泳槽,电泳板,梳子等都要用1%的HCl浸泡过夜。
2.胶回收时电压要稳定。 第一链的合成
oligo(dT)引导的DNA合成法:
利用真核mRNA分子所具有的poly(A)尾巴的特性,加入12-20个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组成的oligo(dT)短片段,由反转录酶合成cDNA的第一链.
缺 陷:
因为逆转录酶无法到达mRNA分子的5'-末端,必须从3'-末端开始合成cDNA.对于大分子量的较长的mRNA分子而言,特别麻烦.
随机引物引导的cDNA合成法 (randomly primed cDNA synthesis) :
根据许多可能的序列,合成出6-10个核苷酸长的寡核苷酸短片段(混合物),作为合成第一链cDNA的引物.在应用这种混合引物的情况下,cDNA的合成可以从mRNA模板的许多位点同时发生,而不仅仅从3'-末端的oligo(dT)引物一处开始. 第二链的合成
第一链的合成反应完成后,得到DNA/RNA杂交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第一链为模版,合成cDNA的第二链。 变性降解除去杂交分子中的RNA,单链cDNA的3'端能够形成发夹状的结构作为引物,在大肠杆菌聚合酶I Klenow或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二链.
缺 点:
在以S1核酸酶切割cDNA的发夹状结构时,会导致对应于mRNA 5'端的地方的序列出现缺失和重排. S1核酸酶的纯度不够时,会偶尔破坏合成的双链cDNA分子.
自身引导法合成双链cDNA 原 理:
以第一链合成产物cDNA:mRNA杂交体作为切口平移的模板,RNA酶H在杂交体的mRNA链上造成切口和缺口,产生一系列RNA引物,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二链.
优点:a)合成cDNA的效率高
b)直接利用第一链的反应产物,不需纯化
c)避免使用S1核酸酶来切割双链cDNA
3,引物-衔接头法
来源:生物谷2016-02-2610:26
2016年2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药物的发现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其需要化学家们从数百万种化合物中筛选最终寻找最适合的那一个,而DNA技术或许就可以明显加速药物的发现之旅。
在麻省沃尔瑟姆市一个普通混凝土楼房二楼的实验室冰箱中保存着一个具有明确标识的检测管,该管中含有天文学数字尺度那么多的混合物,而这些众多的化合物属于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所有,其中包含有1万亿个特殊的DNA标记的分子,其数量是银河系中行星数量的10倍。
这些文库可以帮助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快速鉴别出可以和疾病蛋白配对的候选药物,尤其是那些很难靶向作用的参与疾病的特殊蛋白质;药物的发现通常都从科学家们开始组装大量的化合物文库开始,随后研究者就会检测这些化合物靶向作用蛋白的效力,这些化合物通常会被加入到每一个包含靶点的孔中来观察是否化合物是否会影响这些靶点的活力,这种方法称之为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HTS),其通常是利用机器人设备自动化地对数百万种化合物进行检测,但目前这种技术的花费非常昂贵,而且有时候并不总是会成功。
过去一些年里,药物化学家已经通过利用条形码样的DNA来对化合物进行标记从而帮助发现更加有用且有效的化合物,这些DNA编码的文库通常会提供多种药物寻找的优势;这样一来研究者们就会将所有DNA标记的分子置于单一的混合制剂中,随后引入靶向蛋白,这样一来结合靶向蛋白的任何一种化合物就会被轻松鉴别出来,而这都得感谢DNA条码的帮助。1992年科学家们首先提出DNA编码文库,DNA编码文库并不会取代高通量筛查技术,很多制药公司目前已经重金投资到了HTS中,而且利用DNA编码技术有时候并不能合成一些化合物,但相比较而言DNA编码技术却会为科学家们提供一种快速、高效且廉价地寻找结合靶点的化合物的技术,比如泛蛋白连接酶,其会对蛋白进行标记并进行处理,同样也可以在癌症疗法中被靶向标记。
大即是美(Bigisbeautiful)
当前GSK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DNA编码文库(DNA-encodedlibrary),该文库是一般公司200万化合物高通量筛查文库的50万倍。构建DNA编码文库有很多种方法,最大的一种,就像GSK公司的,其是通过利用DNA记录的方法来进行的。化学结构单元,比如氨基酸、胺类和羧酸类,其都可以被合成同时通过化学反应被标记以“DNA条形码”,第二种结构元件就会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从而制造一种新分子,同时DNA条形码就会被加长;通过加入四种元件,化学家们就可以开发出药物样的分子,由于存在数千种的结构元件,因此潜在的组合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相比常规的HTS文库而言,DNA编码文库非常容易维护且使用,一种DNA编码文库可以被储存于单一的检测管中,而HTS文库则需要机器人设施,而相应的设施需要足够大才可以储存每一种化合物。
未来DNA编码文库不仅将会更大更加广泛,而且还会提供很多机会帮助快速应用于临床中去,随着常规筛查的进行,药物化学家们有时候不得不花费数年时间来调节化合物使其变得特殊且安全地用于临床中。相比之下,大尺寸的DNA编码文库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寻找到更加适合临床使用的化合物,尽管有些化合物仍然需要优化,但至少科学家们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其它生物技术公司也相继表示对DNA编码文库非常感兴趣,这些公司不仅利用DNA标签来鉴别特殊化合物,而且以其作为模板来制造新的DNA标签,DavidLiu是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位化学家,他的学生开发出了一种“DNA-模板”方法,同时利用该方法构建了特殊环状分子的文库(macrocycle,包含15个原子以上的大环),这些大型稳定的环状分子可以在多个位点同靶点相互作用,从而增强结合反应的特异性。(GSK和X-Chem公司的DNA编码文库中拥有大量的macrocycle分子)。
首先Liu开发了一种单链DNA模板作为向导,随后将DNA标记的结构元件加入到反应器中,依赖于DNA碱基配对,在物理性上将标记的结构元件从一个结合到另一个,最终的反应就会将线性的结构元件转化成为环状的macrocycle分子,而每一个该分子都会被限制成为特殊的DNA条形码。目前Liu的团队构建的包含14000个大分子的文库已经带来了部分成功,2014年,他们就报道发现了一种特殊稳定的小分子可以有效阻断胰岛素降解酶类(IDE),该酶和2型糖尿病直接相关,为此研究者们还准备研究IDF在健康和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
甜蜜的筛选(SweetScreens)
一旦文库建成,下面的乐趣就是鉴别可以吸附靶点的分子了;很多研究依赖于“亲和筛选”来寻找目的化合物,正因为如此他们工程化操作蛋白质使其靶向作用一系列纯化的标签,随后利用纯化标签离开结合对,并且通过包含文库的混合体,最后一步就是利用DNA测序仪来阅读和小分子相关的DNA标识符,这种方法最终就会产生大量的靶向蛋白。但基于亲和的方法往往尤其不足之处,“笨拙”的DNA标记有时候反而会阻碍其同靶点的反应,同时就会使得很多潜在的候选化合物流失,但因为DNA编码文库非常巨大,因此这些损失通常情况下可以被忽略不计;然而有问题的是小分子和其标签通常会结合到纯化柱上,这样就会产生假阳性的结果,纯化的标签也会被靶向蛋白的结构所干扰,从而引入不可靠的数据。
当然很多公司都相继解决了上述问题,Vipergen公司就是其中一个,该公司拥有5000万个分子的DNA模板文库,它们也希望开展这项浓缩的策略;公司的行政总裁NilsHansen表示,试想一下,我们可以冻结蛋白混合物文库并且将其切割成为非常小的小方冰块,如果这些冰块足够小,每一个都包含有单一的靶向蛋白,那么在这个尺寸下进行靶点结合的小分子就会在包含靶点的小方冰块中进行持续过度反应。
当前利用游离漂浮的可溶性蛋白进行DNA编码文库的筛选非常好,但很多潜在的药物靶点都嵌合到了细胞表面,这就使得利用传统的亲和筛查技术变得不太可能,比如大约有40%的被批准的药物都可以靶向作用膜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因为这些受体分子通常在细胞外部感知分子的存在,为此筛选膜结合蛋白的技术就必须更新换代。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将DNA编码的文库同完整的可以过度表达膜结合靶点的细胞混合,随后小型分子就会在细胞表面同靶点进行结合;当研究者冲洗掉未结合的文库后,他们就可以通过加热细胞并且阅读被洗脱的DNA标签来鉴别出结合小型分子;在这一方面GSK公司已经利用该方法鉴别出了一系列潜在的受体抑制剂,这些受体参与到了精神分裂症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发病中。
当然X-Chem公司也开始看到了进行膜结合蛋白筛查的商机,Wagner表示,从历史观点上来讲,我们的程序主要还是利用可溶性的蛋白,但考虑到最近数据的转变我们已经开发出了相对困难的膜结合蛋白。
未来DNA编码文库的规模还会扩大,而且新型的筛选方法也会打开未知的生物空间,DNA编码文库也将会成为帮助制药公司探索发现新药的支柱之一。(生物谷Bioon.com)
多谢了!
文库数据可以用excel表格打开,具体格式如下:
>zsbca0_007230.z1.scf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zsbca0_001638.z1.scf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zsbca0_010217.z1.scf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1、属性自定义
作为筛选的内容,完全自定义的属性,满足您快速查询的特殊要求,新建栏目、新增分类,通过设置属性的使用状况和显示顺序,编辑符合您企业需求的最佳属性配置。
2、多标签自定义
在进行客户分类管理时,可添加多个自定义标签,分门别类后根据客户重要性选择标签颜色。方便您的产品经理进行一对一需求分析和功能规划,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
3、庞大的数据分析
回头客提供销售统计、订单统计、产品统计和员工绩效统计的四大图表,分别从销售全局、客户消费情况、产品销售情况、员工绩效四大维度全方位展示销售深度数据。
4、详细的联系记录
详细记录每一次与客户的互动,并可自行制定联系计划,查询时可按下一次计划联系时间或最近一次联系时间自选排序,保证与客户保持周期性的联系。
5、岗位层级显示
默认通过岗位层级展示相应数据,如部门主管可查看部门全部联系记录、组长可查看小组全部联系记录,层级管理,简单便捷。
网站在线客服是网络营销的基础,企业上网首先要做的就是网络营销,然后通过在线客服来实现上网的最终目的。网络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实实在在的留住网站访问者才是根本所在,发掘潜在用户、维护现有客户,才能实现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在线客服系统的建设,应引起广大企业的关注。基于这种思路,我们的企业才能有付出必有回报。 目前,做得最好的网站在线客服系统是乐盈通客服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