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sulfan
- Temozolomide
- Palifosfamide
- Altretamine
| LomustineAntineoplastic drug |

Sample solution is provided at 25 µL, 10mM.
Quality Control & MSDS
- View current batch:
- Purity = 99.52%
- COA (Certificate Of Analysis)
- HPLC
-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 Datasheet
Chemical structure

Related Biological Data

| Cell experiment [1]: | |
Cell lines | L1210 leukemia cells |
Preparation method | The solubility of this compound in DMSO is >11.7mg/mL. General tips for obtaining a higher concentration: Please warm the tube at 37℃ for 10 minutes and/or shake it in the ultrasonic bath for a while. Stock solution can be stored below -20℃ for several months. |
Reacting condition | 50 μg/ml, 37°C |
Applications | In L1210 leukemia cells, the radioactivity of the cyclohexyl moiety of CCNU (Lomustine) was bound almost exclusively to proteins, and that of the ethylene group was bound (at a much lower level) to both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
| Animal experiment [1]: | |
Animal models | L1210 leukemia-bearing mice |
Dosage form | 0.5 mg in 0.2 ml of dimethyl sulfoxide; i.p. injection |
Application | In L1210 leukemia-bearing mice, the radioactivity of the cyclohexyl moiety of CCNU (Lomustine) was almost exclusively bound to cellular proteins, rather than to nucleic acids. The radioactivity of the ethylene moiety was bound to both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of brain, liver, and leukemia cells to about the same level. |
Other notes | Please test the solubility of all compounds indoor, and the actual solubility may slightly differ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This is caused by an experimental system error and it is normal. |
References: [1] Cheng CJ, Fujimura S, Grunberger D, Weinstein IB. Interaction of 1-(2-chloroethyl)-3-cyclohexyl-1-nitrosourea (NSC 79037) with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in vivo and in vitro. Cancer Res. 1972 Jan;32(1):22-7. | |

Lomustine Dilution Calculator
calculate

Lomustine Molarity Calculator
calculate
| Cas No. | 13010-47-4 | SDF | Download SDF |
| Synonyms | N/A | ||
| Chemical Name | 1-(2-chloroethyl)-3-cyclohexyl-1-nitrosourea | ||
| Canonical SMILES | C1CCC(CC1)NC(=O)N(CCCl)N=O | ||
| Formula | C9H16ClN3O2 | M.Wt | 233.7 |
| Solubility | ≥11.7mg/mL in DMSO | Storage | Store at -20°C |
| Physical Appearance | A solid | Shipping Condition | Evaluation sample solution : ship with blue ice.All other available size:ship with RT , or blue ice upon request |
| General tips | For obtaining a higher solubility , please warm the tube at 37 ℃ and shake it in the ultrasonic bath for a while.Stock solution can be stored below -20℃ for several months. | ||
Lomustine is an antineoplastic drug used in chemotherapy [1]
Lomustine has been revealed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tumour cell lines with IC50 values of 25μM, 8.8μM and 13μM for breast ZR-75-1, astrocytoma U87MG and colorectal LS174T cell lines [2]. Besides, Lomustine has been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neoplasm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ecause of the high lipid solubility and permeability through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In addition, Lomustine has shown the effect function in treatment of meningeal leukemia in the mouse and in children who have acute leukemia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1].
References:[1] Cheng CJ, Fujimura S, Grunberger D, Weinstein IB. nteraction of 1-(2-chloroethyl)-3-cyclohexyl-1-nitrosourea (NSC 79037) with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in vivo and in vitro. Cancer Res. 1972 Jan;32(1):22-7.[2] Baer JC1, Freeman AA, Newlands ES, Watson AJ, Rafferty JA, Margison GP. Depletion of O6-alkylguanine-DNA alkyltransferase correlates with potentiation of temozolomide and CCNU toxicity in human tumour cells.Br J Cancer. 1993 Jun; 67(6):1299-302.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IV 期临床实验: 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一级改进给药剂量等。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中医临床研究投稿一星期就从初审直接进入终审,这个节奏正常吗?录用几率大吗?
performance
protocol feasibility
(针对试验方案的可行性调查)和site feasibility
(针对临床研究机构的可行性调查)拟定详细的入组计划,并对试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同时做出
backup plan
。由于实际工作中,计划很周密但结果依然不尽人意的情况常常出现,因此
backup plan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
site feasibility
时通常会多选择几家研究机构进行拜访,然后将各家机构进行综合比较。其中综合推荐指数较高的直接选取作为研究点,不符合条件的cancel掉,剩下的基本符合条件但综合推荐指数一般的留作备用。
另外,在遇到受试者入组困难时,冷静分析其原因,抓住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如果经过一番调查,你发现从科室的规模、专家知名度、门诊量、病床数等因素来看,研究基地应当具有一定的入组实力,入组慢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研究者的积极性不高,这时你就应主要focus在如何更好的与研究者沟通,提高他们招募病人的积极性这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既有正面的鼓励(如在试验经费的预算内适当提高研究费用)也有反面的督促(如采用Newsletter等形式将各家研究机构的入组排名传达给研究者),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经过调查,你发现研究者对你的试验其实是有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的,但是实际的入组病例数还是与计划有较大差距,这时你考虑的重点就应放在如何帮助研究者招募受试者了。较常用的方法是张贴受试者招募广告,但是切记任何受试者招募广告在张贴前都需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至于广告的形式,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将纸质的广告帖在医院的布告栏或其他引人注目的地方,目前更流行的是直接贴在医院的网站上,当然前提是获得院方的准许。此外,如果PI(主要研究者)人缘好或者有一定的号召力的话,找其他相关科室推荐病人也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各种途径都尝试过,但是入组目标依然无法按计划完成时,还有一招就是立即启动前面提到的留作备用的临床研究机构。
以上提到了遭遇入组困难时值得借鉴的一些方法,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方法其实都不够理想。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的难题,应在政府和媒体的层面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大多数人心目中“临床试验就是拿人当小白鼠”的思维模式,提高患者主动参与临床试验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完善的临床试验患者库。
中唐临界风险,33岁,第一胎,然后羊水穿刺加CMA基因芯片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4维彩超正常,医生说发育速度偏慢,但还算正常范围,CMA结果异常,如照片
小试产品--药效筛选--制备工艺优化数据---质量标准---中试放大---药理毒理----药剂工艺----稳定性实验----资料整理报批
临床
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主要是I期安全性
II期有效性
Ⅰ期临床试验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将新药第一次用于人体以研究新药的性质的试验,称之为Ⅰ期临床试验.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少量试验药物于少数经过谨慎选择和筛选出的健康志愿者(对肿瘤药物而言通常为肿瘤病人),然生仔细监测药物的血液浓度排泄性质和任何有益反应或不良作用,以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性质.Ⅰ期临床试验通常要求健康志愿者住院以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随着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可逐渐提高,并可以多剂量给药.通过Ⅰ期临床试验,还可以得到一些药物最高和最低剂量的信息,以便确定将来在病人身上使用的合适剂量.可见,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在于观测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
通过Ⅰ期临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为达到合理的血药浓度所需要的药品的剂理的信息,即药代动力学数据.但是,通常在健康的人体上是不可能证实药品的治疗作用的.
在临床研究的第二阶段即Ⅱ期临床试验,将给药于少数病人志愿者,然后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在患病状态的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常常是不同的,对那些影响肠、胃、肝、和肾的药物尤其如此。
以一个新的治疗关节炎的止通药的开发为例。Ⅱ期临床研究将确定该药缓解关节炎病人的疼通效果如何,还要确定在不同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高低,以确定疼痛得到充分缓解但不良反应最小的剂量。
可以说,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Ⅱ期临床试验一般通过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根据具体目的也可以采取其他设计形式),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为设计Ⅲ期临床试验和确定给药剂量方案提供依据。
Ⅲ期临床试验
在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称之为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可以说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临床试验将对试验药物和安慰剂(不含活性物质)或已上市药品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应当具有可重复性。
可以说,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除了对成年病人研究外,还要特别研究药物对老年病人,有时还要包括儿童的安全性。一般来讲,老年病人和危重病人所要求的剂量要低一些,因为他们的身体不能有产地清除药物,使得他们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更差,所以应当进行特别的研究来确定剂量。而儿童人群具有突变敏感性、迟发毒性和不同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等特点,因此在决定药物应用于儿童人群时,权衡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应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国外,儿童参加的临床试验一般放在成人试验的Ⅲ期临床后才开始。如果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并且很严重又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允许Ⅰ期临床试验真接从儿童开始,即在不存在成人数据参照的情况下,允许从儿童开始药理评价。我国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1.试验目的:
I期临床试验由于是首次在人体上进行药物实验,因此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药物的安全性和及在人体的耐受性进行研究,考察药物副反应与药物剂量递增之间的关系,二是考察药物的人体药物动力学性质,包括代谢产物的鉴定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
II期临床试验重点在于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应用安慰剂或已上市药物作为对照药物对新药的疗效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III期临床试验的给药剂量和方案;获得更多的药物安全性方面的资料。
III期临床试验是获得更多的药物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资料,对药物的益处/风险进行评估。
2.受试者的人数:
I期临床试验大概需要几十名受试者,II期临床试验需要几十名至上百人,III期临床试验一般需要几百甚至上千人,且大多为世界范围的多中心试验。
3.受试者的类型:
I期临床试验一般为健康受试者,除了某些特定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药物等,有时也会根据药物和试验内容的需要选择特定的受试者,如性别要求(妇科用药,激素等);儿童或老人(特定人群用药);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特定适应症药物)。
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一般选择患有目标适应症的患者。
一期临床试验:需要病人数20-100,主要考察药物的安全性
二期临床试验:需要病人数数百人,主要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及药物剂量和药效之间的量效关系,同时再观察药物的安全性。
三期临床试验:需要病人数百至数千人,再次测试药物的安全性,观察疗效。
药物临床试验分为I、 II、 III、
IV期临床,根据新药创新的程度不同,所属的治疗领域不同,对需进行的临床试验和病例数的药政部门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国药政法规定义:I
期临床研究为安全性研究,摸索人体对药物耐受性、给药方法、剂量、药代动力学的临床研究,主要在健康人体进行,细胞毒性药品(如抗肿瘤药)在肿瘤病人身上
进行,一般每个I期临床研究需要20-30个病例。试验方法为分6-8个剂量组进行爬坡试验,要观察到MTD。当某一组出现DLT时该剂量前一个剂量即为
MTD;此外还要进行单次、多次给药的PK试验。II
期临床为初步摸索适应症和疗效,可以设计为对照或者开放试验,试验组病例一般不少于100例。III
期临床为主要的说服性临床试验(相当于美国的PIVATOL试验),通常要设计为以活性药物为对照的随机双盲试验,需要120对(国外已经上市)或者试验
组不少于300例(一类新药),要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才能获得SFDA的批准上市。IV期临床研究是新药上市后进行的临床研究,一类新药要求进行
2000个病例的IV期试验
求助各位大神,点击Downloadfulltable无法下载,总是出现错误,已经排除网络的问题,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下载,上面有一个Datatable的表格,不知道是不是芯片平台文件?
重点监测:概念出自药监局的《生产企业药品重点监测工作指南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药品重点监测主要是观察上市后药品在广泛人群使用情况下的不良反应,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已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观察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研究靶向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发生率、严重程度、风险因素等。靶向不良反应/事件包括:
a)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常规监测中发现的药品安全性信号;
b)严重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发生率、风险因素等仍不明确的;
c)同类产品(相同活性成份/组方、相同作用机理)存在的严重类反应,且重点监测药品也可能存在的;
d)省以上药监部门或药品生产企业关注的其他不良反应/事件。
4.特殊人群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特殊种族/有基因倾向或某种合并症的患者,以及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安全性数据的其他人群。
5.观察到的可能与药品使用、包装、质量等相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6.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的重点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针对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来确定重点监测的具体内容。
第二期:在一个较大的人群中,监测药物或治疗方法,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第三期:将药物或治疗方在更大人群中,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性,确认其副作用,并分与其它常用的治疗作比较,进一步收集有关安全地使用此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其他各种的信息。
第四期:在已经销售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中,进一步在不同人群和长期使用者中,进行收集相关的任何副作用及疗效的信息。
上学的时候,学生做的是实验,绝大多数是(老师/教材)事先设计好的。学生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得出可预知的结果,叫实验。
对于结果不可预知的,就叫试验了。比如,有一个新药,没有在临床上使用过,你当然可以预设一个结论,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确定经过临床使用一定能得到这个结果,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有可能得到预设的结论,也有可能得到相反的结论。这种就是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