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문정보




- - 재고수량은 변동될 수 있습니다.
- - 재고 확인 시 "갱신" 버튼을 누르시면 실시간 재고를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 - 가격이 ‘별도문의‘ 시, 상단 ‘견적신청’ 버튼을 눌러 문의해주시면 빠른 답변을 받으실 수 있습니다.
| 선택 | Cat.No. | 제품명 | 가격(VAT별도) | 수량 |
|---|
제품특징
□ 제품설명
STEM101, STEM121, STEM123는 마우스 단클론 항체(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로, 마우스나 rat에 이식(transplantation) 후, human cell의 이식, 이동,분화를 검출하는데 사용된다. 이 항체들은 human 단백질에특이적으로 결합하며, 위의 각 항체들은 아래와 같은 단백질을 검출한다. * STEM101 - human nuclear protein Ku80* STEM121 - human cytoplasmic protein (brain,liver, pancrea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cells) * STEM123 - human glia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 (GFAP)
Products | Target | Application | Species Reactivity | Application method |
STEM101(Code Y40400) | Nuclear protein expressed in a varietyof human tissues, including brain | Detect the migration, engraftment, and differentiationof human cells transplanted into rodents | Human | IHCIF |
STEM121(Code Y40410) | Cytoplasmic protein expressed in avariety of tissues including brain, liver, and pancreas | Detect the migration, engraftment, and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cells transplanted into rodents | Human | IHCIF |
STEM123(Code Y40420) |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 Identify astrocytes derived from humanneural stem cells transplanted into rodents | Human | IHCIF |
[표준희석비율] IHC(Immunohistochemistry) - 1: 1000 (STEM101 - 1:100)IF(Immunofluorescence) - 1: 500 (STEM101 - 1:50)
□ 내용
● Size: 50 μg
● Volume : 100 μl (PBS pH 7.4 -0.02 % NaN3포함)
● Isotype : lgG1
● Form: Unconjugated
□ 보존
2~8 ℃
ebiomall.com
>
>
>
>
>
>
>
>
>
>
>
>
1.试验目的:
I期临床试验由于是首次在人体上进行药物实验,因此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药物的安全性和及在人体的耐受性进行研究,考察药物副反应与药物剂量递增之间的关系,二是考察药物的人体药物动力学性质,包括代谢产物的鉴定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
II期临床试验重点在于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应用安慰剂或已上市药物作为对照药物对新药的疗效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III期临床试验的给药剂量和方案;获得更多的药物安全性方面的资料。
III期临床试验是获得更多的药物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资料,对药物的益处/风险进行评估。
2.受试者的人数:
I期临床试验大概需要几十名受试者,II期临床试验需要几十名至上百人,III期临床试验一般需要几百甚至上千人,且大多为世界范围的多中心试验。
3.受试者的类型:
I期临床试验一般为健康受试者,除了某些特定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药物等,有时也会根据药物和试验内容的需要选择特定的受试者,如性别要求(妇科用药,激素等);儿童或老人(特定人群用药);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特定适应症药物)。
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一般选择患有目标适应症的患者。
一期临床试验:需要病人数20-100,主要考察药物的安全性
二期临床试验:需要病人数数百人,主要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及药物剂量和药效之间的量效关系,同时再观察药物的安全性。
三期临床试验:需要病人数百至数千人,再次测试药物的安全性,观察疗效。
药物临床试验分为I、 II、 III、
IV期临床,根据新药创新的程度不同,所属的治疗领域不同,对需进行的临床试验和病例数的药政部门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国药政法规定义:I
期临床研究为安全性研究,摸索人体对药物耐受性、给药方法、剂量、药代动力学的临床研究,主要在健康人体进行,细胞毒性药品(如抗肿瘤药)在肿瘤病人身上
进行,一般每个I期临床研究需要20-30个病例。试验方法为分6-8个剂量组进行爬坡试验,要观察到MTD。当某一组出现DLT时该剂量前一个剂量即为
MTD;此外还要进行单次、多次给药的PK试验。II
期临床为初步摸索适应症和疗效,可以设计为对照或者开放试验,试验组病例一般不少于100例。III
期临床为主要的说服性临床试验(相当于美国的PIVATOL试验),通常要设计为以活性药物为对照的随机双盲试验,需要120对(国外已经上市)或者试验
组不少于300例(一类新药),要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才能获得SFDA的批准上市。IV期临床研究是新药上市后进行的临床研究,一类新药要求进行
2000个病例的IV期试验
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IV 期临床实验: 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一级改进给药剂量等。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将新药初次用于人体以研究新药的性质,称之为Ⅰ期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在于观测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订给药方案提供依据。Ⅰ期临床试验一般从单剂量开始,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少量试验药物于少数(10-100例)(一般要求不少于8例)经过谨慎选择和筛选出的健康志愿者 (对肿瘤药物而言通常为肿瘤病人),然后仔细监测药物的血液浓度、排泄性质和任何有益反应或不良作用,以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耐受性。通常要求志愿者在研究期间住院,每天对其进行24h的密切监护。
Ⅱ期临床试验
在临床研究的第二阶段即Ⅱ期临床试验,将对少数病人志愿者(一般为100-500例)给药,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在患病状态的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常常是不同的,对那些影响肠、胃、肝和肾的药物尤其如此。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了解患病人群的药代动力学情况,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 提供依据。
通过前两期临床的研究,药品开发单位必须对试验药物的受益—风险比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有必要对该产品 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到了该阶段已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决定中止开发将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下列原因,开发公司往往又必须中止研究:
• 不可接受的受益- 风险比;
• 不良耐受性导致许多不良反应;
• 生物利用度低导致疗效很小或无疗效;
• 药品的剂型不稳定或易分解;
• 生产投资超过预计的收益;
如果该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那么将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明 该药物对大量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Ⅲ期临床试验
在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受益与风险关系,称之为Ⅳ期临 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 random control trial, RCT) 。临床试验将对试验药物与安慰剂(不含活性物质)或已上市药品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应当具有可重复性。Ⅲ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
• 增加患者接触试验药物的机会,既要增加受试者的人数,还要增加受试者用药的时间;
• 对不同的患者人群确定理想的用药剂量方案;
• 评价试验药物在治疗目标适应症时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
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除了对成年病人研究外,还要特别研究药物对老年病人,有时还要包括儿童的 安全性。
在完成Ⅰ-Ⅲ期临床试验后,要对所收集的成百上千的病人或健康受试者的数据进行评估处理和统计分析,然后由研究者或/和申办者(药厂或开发院所)写出总结报告,并将该报告和有关数据连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和实验室数据报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新药上市许可证或生产批文,再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技术审评。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美国为FDA,在英国为 MCA,在日本为厚生省,在我国为SFDA)。
通常新药的技术审评需要耗时数个月,甚至数年时间。如果评审结果认为该药物是安全和有效的,而且比已有同类药品更优异,那么 将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产品许可(product license, PL) 或上市许可(marketing approval/ authorization, MA )------视不同的国家 而定。在我国则颁发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如为境外生产则颁发进口注册证。得到许可证后,该药品就可以在该国家或地区合法进行生产和销售了。
Ⅳ期临床试验
一种新药在获准上市后,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的研究在国际上多数国家称 为 “ Ⅳ期临床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
•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 使用人群及周期)药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罕见)
•评价在普通人群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受益与风险关系
•改进给药剂量
•发现新的适应症。
EAP临床试验
EAP临床试验是指制药企业为了让患有严重疾病且不适合参加对照试验的患者,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研究新药的治疗,而开展的一类临床试验。
绝大部分的新药临床试验采用对照的设计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自这些临床试验的数据通常可被用于决定该药是否安全有效,并作为药物上市申请的基本依据。但有时,病人由于自身健康状况,年龄及其他因素不符合参加这些对照试验的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被入选(例如,病人居住地距离临床研究中心过远)。
这些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有可能能从新药的治疗中获益,但却不能参加该药的临床试验。为了使这一类的病人也能受益,美国国家药监局FDA允许这类药物的生产企业向那些病人提供在特定条件下获得新药治疗的机会,称之为"扩展的途径"。
重点监测:概念出自药监局的《生产企业药品重点监测工作指南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药品重点监测主要是观察上市后药品在广泛人群使用情况下的不良反应,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已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观察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 研究靶向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发生率、严重程度、风险因素等。靶向不良反应/事件包括:
a)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常规监测中发现的药品安全性信号;
b)严重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发生率、风险因素等仍不明确的;
c)同类产品(相同活性成份/组方、相同作用机理)存在的严重类反应,且重点监测药品也可能存在的;
d)省以上药监部门或药品生产企业关注的其他不良反应/事件。
4.特殊人群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特殊种族/有基因倾向或某种合并症的患者,以及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安全性数据的其他人群。
5.观察到的可能与药品使用、包装、质量等相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6.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的重点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针对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来确定重点监测的具体内容。
本品抗高血压的疗效已经在11个对照研究中得到证明,其中共有1679名患者服用本品,471名患者服用安慰剂,488名患者服用其他各类对照药物。轻度和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服用本品,一天一次,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中的抗高血压治疗持续近一年。测定波谷(服药后24小时)和波峰(服药后5-6小时)时的血压,表明其具24小时平稳的降压作用。抗高血压作用与每天正常生理节律相同。在用药间期末血压降低大约相当于服药后5-6小时的70%-80%。首剂用药后3-6周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尽管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本品对心率并没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影响。停用氯沙坦后患者没有出现血压骤然反弹。
日服一次本品50-100mg的降压疗效显著强于日服一次卡托普利50-100mg。日服一次本品50mg的降压疗效和日服一次依那普利20mg类似。日服一次本品50-100mg的降压疗效可与日服一次阿替洛尔50-100mg的降压效果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65岁),在12周治疗后,本品50-100mg日服一次的降压效果与非洛地平缓释剂5-10mg相同。
对于男性和女性,年轻(<65岁)和年老(≥65岁)的高血压患者服用本品疗效相同。虽然本品对研究的所有种族都有降压疗效,但象其他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一样,黑人高血压患者对氯沙坦单一治疗的平均反应略低于非黑人患者。
当合并用噻嗪类利尿剂时,本品的降压效果略有增加。
因为本品选择性阻断AII受体,预计病人服用本品不会引发咳嗽。对使用ACEI类药物治疗中出现咳嗽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一个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服用本品或服用没有ACEI类致咳作用的药物(氢氯噻嗪),患者报告咳嗽的发生率近似,显著低于使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另外,全面分析16个双盲临床研究的4131名患者,自发报告的咳嗽发生率,服用本品(3.1%)和安慰剂(2.6%)或氢氯噻嗪(4.1%)近似,而服用ACEI类药物咳嗽发生率则有8.8%。
氯沙坦高血压患者生存研究(LIFE研究)是一项大型、多中心、多国家、随机、三盲、活性药物对照的研究,对9193位年龄为55-80岁(平均67岁)、心电图(ECG)确诊左心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入选的患者在基线状况时,1195位(13%)有糖尿病;
1326位(14%)有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468位(17%)有冠心病;728位(8%)有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降血压或超越降血压(测量谷值血压)的益处方面,与阿替洛尔相比,氯沙坦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实验设计为2个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程度相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每天一次氯沙坦50mg或阿替洛尔50mg治疗。如果目标血压(<140/90mmHg)未达到,首先可添加氢氯噻嗪(12.5mg)治疗,如需要,氯沙坦或阿替洛尔的剂量可增加至100mg,每天一次。为达到目标血压,必要时可添加其它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如增加氢氯噻嗪的剂量至25mg,或添加其它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或中枢作用药物,但不能添加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
两个治疗组的血压均显著降低到近似水平,并且相似比例患者的血压均降到理想水平。平均随访时间是4.8年。
首要临床终点为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其观察指标为心血管死亡、中风和心肌梗死综合发生率的下降。结果显示,与阿替洛尔组相比,氯沙坦组首要综合终点的危险性下降13%(p=0.021)(见图1)。
图1.在氯沙坦和阿替洛尔治疗组,对基线时弗明翰危险因素评分及心电图LVH程度校正后的心血管死亡、中风或心肌梗死的首要综合终点的Kaplan-Meier曲线。
与阿替洛尔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降低中风的危险性达25%(p=0.001)。这两个组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方面没有显著差别。在降低首要综合终点发生率方面,氯沙坦显示出超越血压控制方面的益处(见下表)。
LIFE研究的其它临床终点:总死亡率、需要住院治疗的心衰或心绞痛,冠脉或周围血管重建手术和心脏骤停复苏。两个治疗组在降低这些临床终点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与阿替洛尔组相比,氯沙坦组患者LVH的心电图指标显著降低。
在基线时有糖尿病史(n=1195)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史(n=1326)的亚组患者中,以阿替洛尔作为对照,评价氯沙坦对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在降低首要综合临床终点方面,在亚组人群中得到的结果与氯沙坦在整个研究人群中的治疗益处一致:观察到糖尿病患者首要综合终点的危险性降低24%(p=0.03),而对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危险性降低25%(p=0.06)。与在整个研究人群中得到的结果一致,降低中风的危险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或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重要的临床益处。
在这个研究中,氯沙坦能很好耐受,由于不良反应中断试验的发生率显著较低,其耐受性优于阿替洛尔。
RENAAL研究
氯沙坦肾脏保护研究(RENAAL研究)是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研究,全球入组1513位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其中751位用氯沙坦治疗),有或无高血压病史。研究目的是确定氯沙坦在降血压和超越降血压的益处方面的肾保护作用。为了取得这个目标,实验设计为两个治疗组均达到相同的血压控制。在常规抗高血压疗法(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除外)的基础之上,有蛋白尿,血清肌酐为1.3-3.0mg/dL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氯沙坦50mg组,每天一次,根据降压效果可调整氯沙坦剂量,或安慰剂组。
适当时,指导研究者调整研究药物剂量至100mg,每天一次;72%的患者在大部分研究时间内服用氯沙坦的剂量是100mg,每日一次。根据需要,两个研究组均可添加其它抗高血压药: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α-或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作用药物。病人随访时间长达4.6年(平均3.4年)。
研究首要终点是血清肌酐浓度的加倍、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肾移植)或死亡的综合终点。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359例)相比,氯沙坦组(327例)降低患者首要综合终点的危险达16.1%(p=0.022)。在下列单独和综合的首要终点方面,氯沙坦组同样显示出危险性的显著下降:血清肌酐浓度加倍的危险下降25.3%(p=0.006);终末期肾病的危险下降28.6%(p=0.002);终末期肾病或死亡的危险下降19.9%(p=0.009);血清肌酐浓度加倍或终末期肾病的危险下降21.0%(p=0.010).两个治疗组中,所有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的次要终点是蛋白尿的变化、肾脏疾病进展速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综合终点(包括心衰、心肌梗塞、血管重建和中风引起的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的住院或心血管死亡)。结果显示,氯沙坦组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平均下降34.3%(p<0.001)。在长期的研究中,采用血清肌酐浓度的倒数进行评估,氯沙坦组降低肾功能减退的速率达13.9%(p=0.003)(降低肾功能减退速率的中位数达18.5%,p=0.01)。在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综合终点方面,尽管本研究没有足够的效能检验这一综合终点,但是氯沙坦组(247例)和安慰剂组(268例)没有显著差别。
在这个研究中,氯沙坦可以很好耐受。由于不良事件而中止研究的发生率在两组是相似的。向左转|向右转
请问,我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差异基因,有上调的也有下调的,即FC有正值,亦有负值,那么负值怎么取log?谢谢
上学的时候,学生做的是实验,绝大多数是(老师/教材)事先设计好的。学生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得出可预知的结果,叫实验。
对于结果不可预知的,就叫试验了。比如,有一个新药,没有在临床上使用过,你当然可以预设一个结论,但是,不能百分之百确定经过临床使用一定能得到这个结果,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有可能得到预设的结论,也有可能得到相反的结论。这种就是试验。
在非基地的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研究须填报药品临床研究申请表,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这是国药管安[2000]315号“关于印发《药品临床研究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的内容 药品临床研究申请表 (非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试验用药品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类 别,中药 化学药,新生物制品 ,放射性药 ,进口药 ,其它第 类临床研究分期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生物等效性试验 ,临床验证剂, 型申办单位申请日期, 年, 月 ,日临床研究预期时间年 ,月 至 ,年 ,月批准文号临床研究负责单位病例总数例临床研究协作单位基地单位非基地单位安监司核查意见注册司审批意见。
做蛋白质和microRNA的关系,那么先找出差异的蛋白质还是找出差异的microRNA好呢?有没有做ITRAQ和MICRORNA芯片好的公司推荐,非常感谢!

